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

“一”的隐喻意义和审美特性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绪言第12-14页
第1章 “一”的特殊之由来及表现第14-32页
    1.1 “一”的特殊之由来第14-20页
        1.1.1 数字在哲学中的地位第15-16页
        1.1.2 数字在哲学中“失败”第16-19页
        1.1.3 原始观念及社会发展促使“一”的凸显第19-20页
    1.2 “一”的哲学流变第20-32页
        1.2.1 中国的“一”第20-23页
        1.2.2 西方的第23-25页
        1.2.3 中西“一”有同有异第25-32页
第2章 “一”的隐喻意义梳理第32-42页
    2.1 始、初与极第33-34页
    2.2 本与末第34页
    2.3 有与无第34-35页
    2.4 大与小第35-36页
    2.5 全与单第36-37页
    2.6 混与纯第37-38页
    2.7 同与另、总与别第38-39页
    2.8 翻译之中第39-41页
    2.9 其他第41-42页
第3章 “一”的隐喻思维呈现的审美特性第42-59页
    3.1 “一”的隐喻思维之特点第42-47页
        3.1.1 摩态联想第42-44页
        3.1.2 多维通感第44-45页
        3.1.3 纵向辩证第45-46页
        3.1.4 其他第46-47页
    3.2 “一”的隐喻思维之审美特性第47-53页
        3.2.1 主客融合第47-49页
        3.2.2 崇虚向无第49-51页
        3.2.3 变化圆融第51-52页
        3.2.4 其他第52-53页
    3.3 “一”的审美实例:“一画”论第53-59页
        3.3.1 “一画”与第54-55页
        3.3.2 “一画”与“受识”第55-56页
        3.3.3 “一画”与“变化”第56-57页
        3.3.4 “一画”与“笔墨”、“山川”第57-59页
第4章 与“一”的隐喻思维相关的民族认知模式第59-62页
结语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9页
附件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常规超声心动图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重度三尖瓣返流患者右心功能方面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芒柄花素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通路保护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