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部分 导论 | 第9-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一) 关于教育均衡问题研究的基本现状 | 第11页 |
(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11-15页 |
(三)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15-19页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9-20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分析 | 第20-28页 |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 第20-24页 |
(一) 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 | 第20页 |
(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目标 | 第20-21页 |
(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追求 | 第21-22页 |
(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的本质内涵及相互关系 | 第22-24页 |
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 第24-28页 |
(一)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 第24-25页 |
(二)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层次 | 第25页 |
(三)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行性 | 第25-26页 |
(四)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26-28页 |
第三部分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分析 | 第28-33页 |
一、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政策回顾 | 第28-31页 |
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县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 第31-33页 |
第四部分 2006-2010 年甘州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 第33-67页 |
一、2006-2010 年甘州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情况 | 第33-35页 |
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差异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指标 | 第35页 |
三、2006-2010 年甘州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与比较 | 第35-44页 |
(一) 甘州区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校基本情况 | 第35-36页 |
(二)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校规模之间的差异比较与分析 | 第36-37页 |
(三) 义务教育城乡学校师资队伍均衡情况与比较 | 第37-41页 |
(四)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校教育经费之间的差异与比较 | 第41页 |
(五)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之间的差异与比较 | 第41-44页 |
四、2006-2010 年甘州区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均衡情况与比较 | 第44-65页 |
(一) 城区小学之间的差异与比较 | 第45-50页 |
(二) 城区初中学校之间的差异与比较 | 第50-55页 |
(三) 农村小学之间的差异与比较 | 第55-60页 |
(四) 农村初中之间的差异与比较 | 第60-65页 |
五、2006-2010 年甘州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与比较的结论 | 第65-67页 |
第五部分 甘州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67-78页 |
一、甘州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67-68页 |
(一)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和校际教育经费的分配不合理 | 第67页 |
(二) 学校规模之间的差异较大,学校布局结构有待优化 | 第67-68页 |
(三) 城乡学校和校际之间办学条件的差异较大 | 第68页 |
(四) 师资队伍差异较大,教师学历和职称仍需提高 | 第68页 |
二、不同县区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及做法 | 第68-74页 |
(一) 湖南省湘西州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 | 第68-70页 |
(二) 经济发达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慈溪市科学统筹、因地制宜地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第70-71页 |
(三) 河南新郑市的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与做法 | 第71-74页 |
三、整体推进甘州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 第74-78页 |
(一) 强化政府责任,明确责任主体,增强县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意识 | 第74-75页 |
(二) 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县域教育经费的分配向农村学校倾斜,提高农村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划拨标准,解决农村学校的办学困难 | 第75-76页 |
(三) 加大城乡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加快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切实撤销农村教学点,大力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 | 第76页 |
(四) 进一步完善教师学历提高、技能培训和定期流动政策,确保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 第76-77页 |
(五)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现代化步伐,实现县域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成果 | 第80-81页 |
附录一 | 第81-85页 |
附录二 | 第85-89页 |
后记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