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1 良好的景观意象是旅游目的地成功的关键 | 第13页 |
1.1.2 历史城镇景观保护与发展的需要 | 第13-14页 |
1.1.3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意象研究方法的突破 | 第14页 |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5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6-19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19-32页 |
2.1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9-22页 |
2.1.1 古镇 | 第19页 |
2.1.2 景观 | 第19-20页 |
2.1.3 意象 | 第20页 |
2.1.4 认知地图 | 第20-22页 |
2.2 研究综述 | 第22-28页 |
2.2.1 景观意象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2.2.2 古镇景观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2.2.3 照片分析法在旅游意象研究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2.2.4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8-32页 |
2.3.1 意象理论 | 第28-30页 |
2.3.2 环境心理学理论 | 第30-32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32-43页 |
3.1 古镇景观意象的构成 | 第32-38页 |
3.1.1 通道 | 第33-35页 |
3.1.2 节点 | 第35-37页 |
3.1.3 标志 | 第37页 |
3.1.4 水边缘 | 第37页 |
3.1.5 区域 | 第37-38页 |
3.2 研究设计 | 第38-40页 |
3.2.1 研究思路 | 第38页 |
3.2.2 研究方法 | 第38-40页 |
3.2.3 研究步骤 | 第40页 |
3.3 数据来源与分析 | 第40-43页 |
3.3.1 样本选取 | 第40-41页 |
3.3.2 样本处理 | 第41-43页 |
第4章 水乡古镇景观意象要素分析 | 第43-56页 |
4.1 基于照片分析的江南水乡古镇景观意象要素分析 | 第43-51页 |
4.1.1 通道景观意象要素 | 第43-44页 |
4.1.2 节点景观意象要素 | 第44-47页 |
4.1.3 标志景观意象要素 | 第47-48页 |
4.1.4 水边缘景观意象要素 | 第48-49页 |
4.1.5 区域景观意象要素 | 第49页 |
4.1.6 小结 | 第49-51页 |
4.2 手绘认知地图的分类 | 第51-53页 |
4.2.1 单体型手绘认知地图 | 第51页 |
4.2.2 散点型手绘认知地图 | 第51-52页 |
4.2.3 空间格局型手绘认知地图 | 第52-53页 |
4.2.4 小结 | 第53页 |
4.3 基于手绘认知地图的江南水乡古镇景观意象要素分析 | 第53-56页 |
4.3.1 通道景观意象要素 | 第53-54页 |
4.3.2 节点景观意象要素 | 第54页 |
4.3.3 标志景观意象要素 | 第54页 |
4.3.4 水边缘景观意象要素 | 第54-55页 |
4.3.5 区域景观意象要素 | 第55页 |
4.3.6 小结景观意象要素 | 第55-56页 |
第5章 水乡古镇景观意象对比分析 | 第56-59页 |
5.1 通道景观意象对比分析 | 第56页 |
5.2 节点景观意象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5.3 标志景观意象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5.4 水边缘景观意象对比分析 | 第58页 |
5.5 区域景观意象对比分析 | 第58页 |
5.6 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9-6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