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微课程设计和开发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引言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1 地理基础教育的改革第8页
        1.1.2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第8页
        1.1.3 新世纪微时代的到来促进微课程的发展第8页
    1.2 研究内容第8-9页
    1.3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1 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提供了新途径第9页
        1.3.2 为地理教师教学提供了新思路第9-10页
        1.3.3 为微课程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第10页
        1.3.4 为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和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了新思路第10页
    1.4 研究方法第10页
        1.4.1 文献查阅法第10页
        1.4.2 问卷调查法第10页
        1.4.3 案例研究法第10页
    1.5 国内外微课程研究现状第10-14页
        1.5.1 国外微课程的研究与进程第10-11页
        1.5.2 国内微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现状第11-14页
2 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4-16页
    2.1 相关概念第14页
        2.1.1 微课第14页
        2.1.2 微课程第14页
        2.1.3 两者的联系第14页
    2.2 理论依据第14-16页
        2.2.1 建构主义第14-15页
        2.2.2 多元智能第15页
        2.2.3 联通主义第15-16页
3 高中地理微课程实施现状调查及案例分析第16-32页
    3.1 高中地理微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第16-26页
        3.1.1 调查基本情况第16页
        3.1.2 调查问卷构成第16页
        3.1.3 调查数据及结果分析第16-26页
    3.2 高中地理微课程现有案例分析第26-32页
        3.2.1 案例一:“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第26-28页
        3.2.2 案例二:水循环第28-29页
        3.2.3 案例三: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第29-32页
4 高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第32-46页
    4.1 高中地理微课程设计理念第32-33页
        4.1.1 新的主体观第32页
        4.1.2 新的学习模式第32-33页
    4.2 微课程设计原则第33-34页
        4.2.1 时间短、内容精第33页
        4.2.2 占空间内存小第33页
        4.2.3 教学环节完整第33页
        4.2.4 评价考核方式合理第33页
        4.2.5 以学习者为中心第33-34页
        4.2.6 课程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第34页
    4.3 地理微课程的设计第34-37页
        4.3.1 专题知识点类微课程设计第34-35页
        4.3.2 探究活动类微课程设计第35-36页
        4.3.3 例题讲解类微课程设计第36-37页
    4.4 高中地理微课程开发案例第37-43页
        4.4.1 专题知识点类微课程第37-41页
        4.4.2 探究活动类微课程第41-42页
        4.4.3 例题讲解类微课程第42-43页
    4.5 高中地理微课程实施效果访谈第43-46页
        4.5.1 教师访谈部分第43-44页
        4.5.2 学生访谈部分第44-46页
5 总结和展望第46-48页
    5.1 微课程实施总结第46-47页
        5.1.1 微课程设计总结第46页
        5.1.2 微课程应用总结第46页
        5.1.3 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局限第46-47页
    5.2 微课程的推广和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附录第52-56页
    附录一:教师调查问卷第52-53页
    附录二:地理教师微课程教师访问调查第53页
    附录三:学生调查问卷第53-55页
    附录四:地理微课程学生访谈提纲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STR2和CCL7在河湟谷地胃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下一篇:雌激素受体在青海地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