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客观行为方式评析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7页
导言第10-1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
    三、文献综述第11-14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4-15页
    五、论文结构第15-16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6-17页
第一章 掺杂、掺假的认定第17-23页
    第一节 行为要件体现为“量变”第17-19页
    第二节 程度要件体现为“质变”第19-23页
第二章 以假充真的认定第23-30页
    第一节 以假充真产品的范围及认定第23-27页
        一、如何界定“假”第23-25页
        二、笔者观点第25-27页
    第二节“以假充真”与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的竞合第27-30页
        一、竞合时的危害行为个数判断第28-29页
        二、竞合时的罪数判断第29-30页
第三章 以次充好的认定第30-36页
    第一节“以次充好”相关观点及评析第30-32页
    第二节“以次充好”的类型化判定第32-36页
        一、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的“以次充好”第32-34页
        二、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以次充好第34-36页
第四章 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认定第36-49页
    第一节“不合格产品”的含义第36-42页
        一、安全性能不合格第37-40页
        二、使用性能不合格第40-41页
        三、担保性能不合格第41-42页
    第二节 对不合格产品的判定第42-49页
        一、不合格产品的判定一般需要通过鉴定确定第42-46页
        二、存在冒充行为第46-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后记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圳城市发展背景下居民出行及其碳排放模拟研究
下一篇:20世纪50-60年代国产美术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