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和目的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预算执行的运行控制不科学、不规范 | 第10页 |
·资金分散存储和支付,导致使用效率不高 | 第10-11页 |
·财政收支活动信息反馈迟缓 | 第11页 |
·不利于实施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督 | 第11-12页 |
·财政资金拨付繁锁化,不能及时到位 | 第12页 |
·理论研究基础 | 第12-14页 |
·公共财政理论 | 第12-13页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3-14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4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4-16页 |
第2章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必要性及意义 | 第16-33页 |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涵义 | 第16-24页 |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 第16-18页 |
·规范收入收缴程序 | 第18-19页 |
·规范支出拨付程序 | 第19-24页 |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 第24-25页 |
·财政支出管理的加强需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 第25页 |
·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需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 第25页 |
·与国际接轨需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 第25-26页 |
·促进和加强廉政建设需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 第26页 |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意义 | 第26-28页 |
·有利于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 第26-27页 |
·有利于政府财政的稳固、平衡、强大 | 第27页 |
·有利于促进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意识和水平的提高 | 第27页 |
·有利于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促进廉政建设 | 第27-28页 |
·有利于国库资金的调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 第28页 |
·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库管理制度的经验借鉴 | 第28-33页 |
第3章 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 第33-45页 |
·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现状 | 第33页 |
·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成效 | 第33-37页 |
·提升了财务管理观念,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 第33-34页 |
·强化了高校预算管理水平,提高了高校预算执行能力 | 第34页 |
·加强了监督高校的收费行为,规范高校的收费行为 | 第34-35页 |
·规范了高校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 第35页 |
·提高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提供了科学决策的财务信息 | 第35页 |
·加强了资金的监管,降低了高校财务风险 | 第35-37页 |
·高校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7-45页 |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从财权上限制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 第37页 |
·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的复杂化,增加了高校预算编制的难度 | 第37-39页 |
·国库集中支付与高校会计制度的不匹配,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 | 第39-40页 |
·高校和二级单位、分校区之间经费划拨不能实现 | 第40-41页 |
·影响高校资金的自主权,削弱了高校融资能力 | 第41-42页 |
·项目执行时间与资金拨付脱节,影响项目的实施 | 第42-43页 |
·零余额账户退库频繁 | 第43-44页 |
·资金使用的不规范 | 第44页 |
·缺乏相应的配套改革,阻碍了改革的深入推进 | 第44-45页 |
第4章 解决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 第45-50页 |
·实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适应的配套改革制度 | 第45-46页 |
·健全预算管理制度,统筹安排预算资金 | 第46-47页 |
·加强财、校、银的合作,拓宽高校融资的渠道 | 第47页 |
·转变观念,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认识,提供相应保障 | 第47-48页 |
·创新手段,提高效率,建设信息化系统 | 第48页 |
·适度放开单位零余额账户与本单位其他账户的资金往来 | 第48页 |
·银行应加强监管与服务 | 第48页 |
·结余资金应区别对待 | 第48-49页 |
·将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系统进行统一核算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