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4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1.2 多航天器编队发展概况 | 第16-21页 |
1.2.1 多航天器编队经典任务介绍 | 第16-19页 |
1.2.2 多航天器编队协同控制问题简述 | 第19-2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31页 |
1.3.1 一致性理论与多航天器编队协同控制 | 第21-24页 |
1.3.2 多航天器有限时间姿态协同控制 | 第24-26页 |
1.3.3 带有通信时滞的多航天器姿态协同控制 | 第26-28页 |
1.3.4 执行机构输出力矩饱和的多航天器姿态协同控制 | 第28-30页 |
1.3.5 无需角速度的多航天器姿态协同控制 | 第30-31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31-34页 |
第2章 无领航者的多航天器有限时间姿态协同 | 第34-60页 |
2.1 引言 | 第34-35页 |
2.2 预备知识 | 第35-43页 |
2.2.1 多航天器编队姿态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 | 第35-39页 |
2.2.2 代数图论基础 | 第39-40页 |
2.2.3 Lyapunov稳定性理论 | 第40-41页 |
2.2.4 有限时间稳定性理论 | 第41-43页 |
2.3 多航天器状态反馈有限时间姿态协同 | 第43-50页 |
2.3.1 全状态反馈有限时间姿态协同控制器 | 第43-47页 |
2.3.2 仿真分析 | 第47-50页 |
2.4 多航天器输出反馈有限时间姿态协同 | 第50-58页 |
2.4.1 输出反馈有限时间姿态协同控制器 | 第50-54页 |
2.4.2 仿真分析 | 第54-5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3章 有领航者的多航天器有限时间姿态协同 | 第60-88页 |
3.1 引言 | 第60-61页 |
3.2 存在静态领航者的多航天器有限时间观测器 | 第61-66页 |
3.3 存在动态领航者的多航天器有限时间姿态协同控制 | 第66-86页 |
3.3.1 分布式有限时间观测器 | 第66-70页 |
3.3.2 有限时间姿态协同跟踪控制器 | 第70-76页 |
3.3.3 闭环系统有限时间稳定性分析 | 第76-79页 |
3.3.4 仿真分析 | 第79-8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4章 带有常值通信时滞的多航天器姿态协同跟踪 | 第88-108页 |
4.1 引言 | 第88-89页 |
4.2 多航天器姿态协同跟踪滑模控制 | 第89-96页 |
4.2.1 滑模姿态协同控制器 | 第89-93页 |
4.2.2 仿真分析 | 第93-96页 |
4.3 基于积分滑模的多航天器姿态协同跟踪控制 | 第96-107页 |
4.3.1 标称控制器 | 第96-98页 |
4.3.2 积分滑模面的设计 | 第98-99页 |
4.3.3 带有边界层的积分滑模姿态协同控制器 | 第99-101页 |
4.3.4 仿真分析 | 第101-10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5章 带有时变通信时滞的多航天器姿态协同跟踪 | 第108-130页 |
5.1 引言 | 第108-109页 |
5.2 多航天器L_2增益姿态协同跟踪控制 | 第109-118页 |
5.2.1 滑模自适应L_2增益姿态协同控制器 | 第109-115页 |
5.2.2 仿真分析 | 第115-118页 |
5.3 执行机构输出力矩饱和的多航天器姿态协同跟踪控制 | 第118-129页 |
5.3.1 姿态系统模型转换与Chebyshev神经网络 | 第118-120页 |
5.3.2 带有输入饱和的姿态协同跟踪控制器 | 第120-125页 |
5.3.3 仿真分析 | 第125-12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结论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47-150页 |
致谢 | 第150-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