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 研究流程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流程图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8-20页 |
第2章 群体性事件预警的理论基础 | 第20-2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群体性事件 | 第20-21页 |
2.1.2 集群行为 | 第21页 |
2.2 群体性事件的类型 | 第21-22页 |
2.3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 第22-23页 |
2.4 群体性事件引发原因 | 第23-25页 |
2.4.1 经典冲突成因理论 | 第23页 |
2.4.2 群体性事件原因分析 | 第23-25页 |
2.5 群体性事件预警的意义与作用 | 第25-29页 |
2.5.1 群体性事件的负面影响 | 第25-27页 |
2.5.2 群体性事件预警的作用 | 第27-29页 |
第3章 预警机制和预警指标分析 | 第29-33页 |
3.1 预警及预警机制概述 | 第29-30页 |
3.1.1 预警的含义 | 第29页 |
3.1.2 预警机制的内涵 | 第29-30页 |
3.2 预警指标体系 | 第30-32页 |
3.2.1 预警指标体系的概念 | 第30页 |
3.2.2 预警指标体系的作用 | 第30-31页 |
3.2.3 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1-32页 |
3.3 预警指标体系相关研究 | 第32-33页 |
第4章 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43页 |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37页 |
4.1.1 指标体系的初步选取 | 第33页 |
4.1.2 指标体系的选取 | 第33-37页 |
4.2 各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7-43页 |
4.2.1 权重的概念 | 第37-38页 |
4.2.2 层次分析法(AHP) | 第38-42页 |
4.2.3 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2-43页 |
第5章 群体性事件预警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3-48页 |
5.1 模糊综合评价 | 第43页 |
5.2 群体性事件预警等级综合评价过程 | 第43-47页 |
5.3 预警评价模型的功能 | 第47-48页 |
第6章 群体性事件预警对策 | 第48-51页 |
6.1 社会保障方面 | 第48页 |
6.2 社会分配方面 | 第48页 |
6.3 社会管理方面 | 第48-49页 |
6.4 社会认知方面 | 第49页 |
6.5 群体事件处理方面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