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1 越橘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1.1.1 越橘的起源及分布 | 第10页 |
1.1.2 越橘的生物学特性 | 第10页 |
1.1.3 越橘的营养成分与药用价值 | 第10-11页 |
1.1.4 越橘育种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 植物组织培养 | 第12-16页 |
1.2.1 概述 | 第12-14页 |
1.2.2 越橘组织培养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3 植物多倍体育种 | 第16-22页 |
1.3.1 多倍体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变化 | 第16-17页 |
1.3.2 植物多倍体的产生途径 | 第17-18页 |
1.3.3 植物多倍体的鉴定与应用 | 第18-19页 |
1.3.4 越橘属植物多倍体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2-24页 |
第3章 越橘“legacy”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 第24-28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3.2.1 越橘外植体灭菌 | 第24页 |
3.2.2 初代培养基中不同浓度ZT对外植体影响 | 第24页 |
3.2.3 计算公式 | 第2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3.3.1 冷藏预处理与消毒时间对外植体存活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3.3.2 不同ZT浓度的初代培养基对外植体出芽及生长的影响 | 第25-27页 |
3.4 讨论 | 第27-28页 |
3.4.1 关于低温预处理对外植体的影响 | 第27页 |
3.4.2 ZT对越橘外植体的影响 | 第27-28页 |
第4章 越橘“legacy”四倍体诱导及鉴定 | 第28-46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28-33页 |
4.2.1 离体诱导法 | 第28页 |
4.2.2 存活率、生长情况统计 | 第28页 |
4.2.3 多倍体鉴定 | 第28-30页 |
4.2.4 嵌合体分离 | 第30页 |
4.2.5 生根移栽 | 第30页 |
4.2.6 变异株与二倍体比较 | 第30-33页 |
4.2.7 数据处理 | 第33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4页 |
4.3.1 浸渍法对“legacy”组培苗诱导结果 | 第33-34页 |
4.3.2 秋水仙素对越橘组培苗增殖影响 | 第34-37页 |
4.3.3 变异株与二倍体对照株比较 | 第37-44页 |
4.4 讨论 | 第44-46页 |
4.4.1 关于秋水仙素对越橘组培苗增殖的影响 | 第44页 |
4.4.2 关于嵌合体分离情况 | 第44页 |
4.4.3 关于多倍体的鉴定方法 | 第44-45页 |
4.4.4 关于本研究对越橘育种的意义 | 第45-4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