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5-2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5-1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5-18页 |
二、选题意义与创新价值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研究目标、方法路线、关键问题及内容框架 | 第19-24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2-23页 |
四、内容框架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地球工程研究进展综述 | 第25-40页 |
第一节 地球工程的原理与技术路径 | 第25-28页 |
一、碳移除(CDR)地球工程 | 第25-27页 |
二、太阳辐射管理(SRM)地球工程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地球工程风险研究综述 | 第28-37页 |
一、碳移除(CDR)地球工程的技术风险研究 | 第28-29页 |
二、太阳辐射管理(SRM)地球工程的技术风险研究 | 第29-30页 |
三、地球工程综合影响与风险评判 | 第30-34页 |
四、地球工程伦理与治理研究 | 第34-37页 |
第三节 国内地球工程研究进展 | 第37-39页 |
一、研究方面 | 第37-38页 |
二、实践方面 | 第38-39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灾害风险理论与中国气象灾害 | 第40-57页 |
第一节 气象灾害与灾害风险 | 第40-49页 |
一、气象灾害内涵 | 第40-43页 |
二、气象灾害风险原理 | 第43-48页 |
三、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 第48-49页 |
第二节 中国气象灾害特征 | 第49-56页 |
一、基本概况 | 第49-50页 |
二、主要特征 | 第50-53页 |
三、中国极端降雨灾害概述 | 第53-56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地球工程对中国极端降雨时空格局的影响 | 第57-76页 |
第一节 极端降雨研究的背景 | 第57-58页 |
第二节 核心概念、数据与方法 | 第58-67页 |
一、核心概念 | 第58-64页 |
二、数据和方法 | 第64-67页 |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 第67-74页 |
一、强降雨强度时空分布与影响 | 第67-71页 |
二、极端强降雨强度时空分布与影响 | 第71-74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地球工程情景下中国极端降雨气象灾害风险格局评估 | 第76-106页 |
第一节 基本思路、模型与方法 | 第76-82页 |
一、风险评估基本思路 | 第76-77页 |
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模型 | 第77-82页 |
第二节 数据来源 | 第82-87页 |
一、作为致灾因子危险度表征的极端降雨数据 | 第82页 |
二、作为承灾体脆弱性表征的人口数据 | 第82-87页 |
第三节 中国各省极端降雨灾害脆弱性曲线拟合 | 第87-93页 |
一、中国历史极端降雨灾害灾情数据 | 第87-89页 |
二、基于中国历史极端降雨灾情的脆弱性曲线拟合 | 第89-93页 |
第四节 风险评估结果与分析 | 第93-104页 |
一、2050 年受影响人口风险分布 | 第93-98页 |
二、2100 年受影响人口风险分布 | 第98-103页 |
三、2020 至2100年间两种情景下受影响人口平均风险差异 | 第103-104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六章 风险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地球工程治理 | 第106-124页 |
第一节 中国关于地球工程的需求、潜力及定位 | 第106-114页 |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角度的分析 | 第106-108页 |
二、中国气候变化预期角度的分析 | 第108-109页 |
三、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角度的分析 | 第109-112页 |
四、中国实施地球工程的潜力分析 | 第112-114页 |
第二节 中国地球工程治理的关注重点与对策建议 | 第114-122页 |
一、中国地球工程治理的重点关注领域 | 第114-116页 |
二、中国地球工程战略建议 | 第116-122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七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 第124-128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124-126页 |
一、关于本研究的方法论 | 第124页 |
二、关于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素 | 第124页 |
三、关于风险格局的预测结果 | 第124-125页 |
四、关于中国地球工程决策与治理 | 第125-126页 |
第二节 不足与研究展望 | 第126-128页 |
一、本文不足 | 第126-127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43页 |
后记 | 第143-145页 |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学术活动情况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