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2.1 商业物流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2 物流包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8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8-20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2-30页 |
2.1 商业物流概述 | 第22-24页 |
2.1.1 商业物流的概念 | 第22-23页 |
2.1.2 商业物流的特点 | 第23页 |
2.1.3 商业物流的业务流程及分类 | 第23-24页 |
2.2 物流包装概述 | 第24-27页 |
2.2.1 包装及物流包装 | 第24-25页 |
2.2.2 物流包装管理 | 第25-26页 |
2.2.3 烟草物流包装 | 第26-27页 |
2.3 理想点理论 | 第27-30页 |
2.3.1 理想点法的概念 | 第27页 |
2.3.2 理想点法的基本原理 | 第27-29页 |
2.3.3 改进的理想点法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商业物流条烟配送包装方式现状分析 | 第30-39页 |
3.1 商业物流条烟配送的现状分析 | 第30-32页 |
3.1.1 条烟配送体系模式 | 第30-31页 |
3.1.2 条烟配送流程 | 第31-32页 |
3.2 商业物流条烟配送包装方式应用现状 | 第32-35页 |
3.2.1 条烟配送包装物的主要使用种类 | 第32-33页 |
3.2.2 条烟配送包装物的主要技术参数 | 第33-34页 |
3.2.3 条烟配送包装物的主要使用种类结构比例 | 第34-35页 |
3.3 不同条烟配送包装方式的对比分析 | 第35-39页 |
第四章 商业物流条烟配送包装方式评价选择模型 | 第39-56页 |
4.1 商业物流条烟配送包装方式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46页 |
4.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39-40页 |
4.1.2 条烟配送包装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4.1.3 条烟配包装方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2-46页 |
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6-52页 |
4.2.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46-49页 |
4.2.2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49-50页 |
4.2.3 组合赋权方法 | 第50-52页 |
4.3 基于组合赋权的条烟配送包装理想点评价模型 | 第52-56页 |
4.3.1 假设条件 | 第52页 |
4.3.2 理想点模型 | 第52-54页 |
4.3.3 范数检验及信息提取 | 第54-56页 |
第五章 重庆商业物流条烟配送包装方式的选择与应用 | 第56-69页 |
5.1 重庆商业物流企业条烟配送概况 | 第56-60页 |
5.1.1 历史发展 | 第56页 |
5.1.2 重庆烟草商业企业现状 | 第56-60页 |
5.2 重庆商业物流条烟配送包装选择评价 | 第60-66页 |
5.2.1 基础指标体系 | 第60页 |
5.2.2 基于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60-65页 |
5.2.3 基于理想点法对评价对象进行排序 | 第65-66页 |
5.3 评价结果检验及分析 | 第66-69页 |
5.3.1 评价结果检验 | 第66页 |
5.3.2 评价结论分析 | 第66-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 | 第76-83页 |
附录A:《烟草商业物流条烟配送包装方式选择应用研究》调查问卷 | 第76-79页 |
附录B:重庆烟草物流公司条烟配送包装测试报告 | 第79-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