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论文

基于岩体结构数字识别的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模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第11-16页
        1.2.1 数字识别岩体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2.1 植被混凝土防护技术第11-13页
            1.2.2.2 客土喷播技术第13页
            1.2.2.3 三维植被网喷播技术第13-14页
            1.2.2.4 厚层基材喷播技术第14-15页
            1.2.2.5 植生袋生态重建技术第15页
        1.2.3 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技术发展趋势第15-16页
    1.3 本文的特色和创新性第16-17页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第17页
    1.5 主要的研究思路及内容第17-20页
第2章 工程概况第20-24页
    2.1 承唐高速简介第20页
    2.2 公路沿线地质概况第20-21页
        2.2.1 地层第20页
        2.2.2 水文地质条件第20页
        2.2.3 工程地质条件第20-21页
    2.3 气候条件第21页
    2.4 土壤条件第21页
    2.5 生物条件第21-22页
    2.6 高速公路沿线岩质边坡生态重建现状第22页
    2.7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3章 岩体结构面测试及统计分析第24-44页
    3.1 3GSM系统简介第24-25页
    3.2 岩质边坡坡面调查第25-40页
        3.2.1 测点1结构面调查结果第25-27页
        3.2.2 测点2结构面调查结果第27-28页
        3.2.3 测点3结构面调查结果第28-30页
        3.2.4 测点4结构面调查结果第30-32页
        3.2.5 测点5结构面调查结果第32-34页
        3.2.6 测点6结构面调查结果第34-36页
        3.2.7 测点7结构面调查结果第36-38页
        3.2.8 测点8结构面调查结果第38-40页
    3.3 边坡岩体结构面信息汇总第40-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边坡岩体质量评价第44-56页
    4.1 现场取样与岩石力学实验第44-45页
        4.1.1 现场取样第44页
        4.1.2 试样制备第44-45页
    4.2 不同测点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第45-51页
        4.2.1 测点1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第46-47页
        4.2.2 测点2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第47-48页
        4.2.3 测点3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第48页
        4.2.4 测点4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第48-49页
        4.2.5 测点5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第49页
        4.2.6 测点6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第49-50页
        4.2.7 测点7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第50-51页
        4.2.8 测点8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第51页
    4.3 边坡岩体质量评价第51-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5章 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第56-70页
    5.1 测点1处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第56-58页
    5.2 测点2处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第58-60页
    5.3 测点3处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第60-61页
    5.4 测点4处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第61-63页
    5.5 测点5处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第63-65页
    5.6 测点6处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第65-67页
    5.7 测点7处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第67-68页
    5.8 测点8处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第68-69页
    5.9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6.1 主要结论第70页
    6.2 工作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观球面纹理对滑动轴承及转子动力学性能影响
下一篇:热轧带钢盐酸紊流酸洗数学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