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带钢盐酸紊流酸洗数学模型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3页 |
1.1.2 课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氧化皮形貌和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2 酸洗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紊流酸洗技术的发展 | 第16页 |
1.2.4 酸洗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拉矫破鳞参数对酸洗效率的影响 | 第20-34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0-24页 |
2.2.1 试验方法及材料 | 第20-23页 |
2.2.2 导数首零法 | 第23-24页 |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4-30页 |
2.3.1 破鳞对氧化皮形貌的影响 | 第24-26页 |
2.3.2 破鳞参数对酸洗时间的影响 | 第26-30页 |
2.4 数学模型分析 | 第30-33页 |
2.5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紊流度对酸洗效率的影响 | 第34-44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紊流酸洗原理 | 第34-35页 |
3.3 紊流酸洗试验装置的设计与制造 | 第35-37页 |
3.3.1 紊流酸洗试验装置的设计 | 第35-36页 |
3.3.2 紊流酸洗试验装置的操作 | 第36-37页 |
3.4 试验方法 | 第37页 |
3.4.1 氧化皮含量确定 | 第37页 |
3.4.2 失重法 | 第37页 |
3.5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40页 |
3.6 紊流度对酸洗时间的影响 | 第40-42页 |
3.7 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热轧带钢酸洗其它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44-59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氧化皮结构对酸洗时间的影响 | 第44-50页 |
4.2.1 氧化皮结构的电镜分析 | 第44-45页 |
4.2.2 带钢厚度对表面氧化皮结构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3 卷取温度对带钢氧化皮结构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4 不同厚度和卷取温度对酸洗时间的影响 | 第47-50页 |
4.3 酸液浓度、温度对酸洗时间的影响 | 第50-52页 |
4.3.1 酸液浓度对酸洗时间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2 酸液温度对酸洗时间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 温度、浓度对酸洗时间影响的模型分析 | 第52-57页 |
4.4.1 温度对酸洗时间的模型分析 | 第52-53页 |
4.4.2 浓度对酸洗时间的模型分析 | 第53-54页 |
4.4.3 温度浓度综合影响模型的建立 | 第54-57页 |
4.5 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综合影响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控制策略分析 | 第59-68页 |
5.1 引言 | 第59页 |
5.2 正交试验设计与试验结果 | 第59-60页 |
5.3 综合影响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60-62页 |
5.4 过程模型建立 | 第62-64页 |
5.5 酸洗线的控制策略 | 第64-66页 |
5.6 小结 | 第66-6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