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3.1 文献分析法 | 第9页 |
1.3.2 比较分析法 | 第9页 |
1.3.3 问卷调查法 | 第9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4.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4.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1.1 失能老人 | 第13页 |
2.1.2 长期护理 | 第13-14页 |
2.1.3 居家护理服务 | 第1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2.1 社会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14-15页 |
2.2.2 差序格局理论 | 第15-17页 |
第3章 长春市失能老人居家护理服务现状 | 第17-30页 |
3.1 调研人口的基本情况 | 第17-20页 |
3.1.1 年龄状况 | 第17页 |
3.1.2 学历状况 | 第17-18页 |
3.1.3 生活自理能力状况 | 第18-19页 |
3.1.4 身体状况 | 第19页 |
3.1.5 婚姻状况 | 第19-20页 |
3.1.6 居住状况 | 第20页 |
3.2 长春市失能老人居家护理服务的主要内容 | 第20-25页 |
3.2.1 长春市失能老人居家护理服务政策 | 第20-22页 |
3.2.2 长春市失能老人居家护理服务主体 | 第22-23页 |
3.2.3 长春市失能老人居家护理服务内容 | 第23-25页 |
3.3 长春市失能老人居家护理服务存在的不足 | 第25-30页 |
3.3.1 失能老人对居家护理服务缺乏有效和全面的认识 | 第26页 |
3.3.2 居家护理服务内容无法满足失能老人需求 | 第26-27页 |
3.3.3 居家护理服务的费用较高 | 第27-29页 |
3.3.4 社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缺乏 | 第29-30页 |
第4章 国外失能老人居家护理服务的经验及启示 | 第30-36页 |
4.1 国外失能老人居家护理服务的经验 | 第30-33页 |
4.1.1 日本失能老人居家护理服务 | 第30-32页 |
4.1.2 美国失能老人居家护理服务 | 第32-33页 |
4.2 国外失能老人居家护理服务的启示 | 第33-36页 |
4.2.1 不断提升对居家护理方面的认识 | 第33-34页 |
4.2.2 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建设 | 第34页 |
4.2.3 提高居家护理服务的专业化 | 第34页 |
4.2.4 建立充实的志愿者队伍 | 第34-35页 |
4.2.5 完善护理服务设施和内容 | 第35-36页 |
第5章 完善长春市失能老人居家护理服务的对策建议 | 第36-42页 |
5.1 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第36-37页 |
5.1.1 增加资金投入 | 第36页 |
5.1.2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 第36-37页 |
5.1.3 制定地方规章政策 | 第37页 |
5.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参与度 | 第37-38页 |
5.2.1 开展社会多种媒体宣传 | 第37页 |
5.2.2 加强社区直接开展宣传的力度 | 第37-38页 |
5.2.3 鼓励社会多方力量参与 | 第38页 |
5.3 优化护理服务人员队伍 | 第38-39页 |
5.3.1 开展专项培训 | 第38页 |
5.3.2 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规范 | 第38-39页 |
5.4 加强护理多样化与个性化服务 | 第39-40页 |
5.4.1 加强居家护理服务内容多样化 | 第39-40页 |
5.4.2 加强居家护理服务对象个性化 | 第40页 |
5.5 加强家庭护理的支持 | 第40-42页 |
5.5.1 加强子女对老人的精神赡养 | 第40-41页 |
5.5.2 提高家庭照护者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技能 | 第41页 |
5.5.3 创建家庭无障碍设施 | 第41-4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