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第8-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14页 |
二、研究问题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9-24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第二章 古风音乐与中国古典文化关系研究 | 第26-35页 |
第一节 古风音乐“词”研究 | 第28-31页 |
一、古风音乐“词”的特点 | 第28-29页 |
二、古风音乐词的古典文化表征 | 第29-31页 |
第二节 古风音乐“曲”研究 | 第31-35页 |
一、古风音乐曲的特点 | 第31-33页 |
二、古风音乐曲的古典文化表征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古风音乐在现代媒介环境下的生产与传播方式研究 | 第35-47页 |
第一节 古风音乐的生产 | 第35-41页 |
一、基于互联网即时聊天系统的团队沟通与资料传输 | 第35-36页 |
二、基于数字音乐工具的音乐制作 | 第36-38页 |
三、基于网络音乐平台的音乐发布 | 第38-41页 |
第二节 古风音乐传播方式 | 第41-47页 |
一、基于微博及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 | 第41-44页 |
二、基于在线音乐演唱平台的传播——以YY语音为例 | 第44-46页 |
三、线下演唱会及讲座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古风音乐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效果研究 | 第47-56页 |
第一节 影响古风音乐传播效果的因素分析 | 第47-50页 |
一、古风音乐的创作者与传播者 | 第48-49页 |
二、古风音乐的受众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古风音乐的传播效果 | 第50-56页 |
一、认知层面 | 第51-53页 |
二、态度层面 | 第53-54页 |
三、行为层面 | 第54-56页 |
四、传播效果总结 | 第56页 |
结论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