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汇兑、对外金融关系论文

行业吸收能力差异如何影响中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4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6页
        一、概念界定第14-15页
        二、研究内容第15页
        三、研究方法与文章框架第15-16页
    第三节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之处第16-18页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第18-25页
    第一节 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存在性第18-19页
        一、发达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存在性第18页
        二、发展中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存在性第18-19页
    第二节 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差异性第19-20页
        一、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区域差异第19页
        二、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行业差异第19-20页
    第三节 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第20-25页
        一、东道国制度因素第20-21页
        二、母国吸收能力因素第21-25页
第三章 中国OFDI的发展现状第25-35页
    一、中国OFDI的规模第25-28页
    二、中国OFDI的行业分布第28-30页
    三、中国OFDI的区域分布第30-32页
    四、中国OFDI的主体结构第32-33页
    五、中国OFDI的投资方式第33-35页
第四章 吸收能力影响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理论分析第35-42页
    第一节 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机制第35-37页
        一、积极主动的溢出效应第35页
        二、消极被动的溢出效应第35-37页
    第二节 技术吸收能力的体现第37-39页
    第三节 吸收能力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机制第39-42页
        一、竞争优势的替代机制第39-40页
        二、技术模仿机制第40页
        三、人员流动机制第40-42页
第五章 行业吸收能力对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第42-61页
    第一节 模型的设定与变量选择第42-49页
        一、实证模型的设定第42-44页
        二、变量的选择及数据的处理第44-49页
    第二节 用DEA的Malmquist方法计算各行业的TFP第49-53页
    第三节 吸收能力的指标说明与计算第53-54页
    第四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第54-61页
        一、基础模型回归结果分析第56-57页
        二、扩展模型的回归结果分析第57-61页
第六章 吸收能力变量“门槛效应”分析第61-66页
    第一节 门槛面板模型的设定第61-62页
    第二节 各指标的“门槛效应”分析第62-66页
        一、门槛回归检验第62-64页
        二、吸收能力变量的门槛效应分析第64-66页
第七章 结论及不足之处第66-69页
    第一节 本文结论第66-67页
    第二节 论文不足与改进方向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附录第73-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燃机-LiBr制冷机分布式能源系统建模及非线性控制
下一篇:聚碳酸亚丙酯型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