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橡胶工业论文--热塑性弹性体论文--聚酯弹性体论文

聚碳酸亚丙酯型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Contents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7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聚碳酸亚丙酯第15-23页
        1.2.1 聚碳酸亚丙酯的结构第15-16页
        1.2.2 聚碳酸亚丙酯的性能第16-18页
        1.2.3 聚碳酸亚丙酯的合成研究进展第18-20页
        1.2.4 聚碳酸亚丙酯的应用第20-23页
    1.3 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第23-35页
        1.3.1 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的结构第23-25页
        1.3.2 合成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的原料及对性能的影响第25-30页
        1.3.4 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的合成工艺第30-32页
        1.3.5 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的应用第32-35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35-37页
        1.4.1 研究目的第35页
        1.4.2 主要内容第35-37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7-45页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37-38页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38-39页
    2.3 实验方案第39-41页
        2.3.1 原料的预处理第39-40页
        2.3.2 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的制备第40页
        2.3.3 聚酯多元醇的合成第40-41页
    2.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第41-44页
        2.4.1 羟值的测定第41页
        2.4.2 酸值的测定第41-42页
        2.4.3 异氰酸酯含量(NCO%)的测定第42-43页
        2.4.4 力学性能测试第43页
        2.4.5 硬度测试第43页
        2.4.6 密度测试第43页
        2.4.7 耐水解性能试验第43页
        2.4.8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43-44页
        2.4.9 核磁共振氢谱(~1H-NMR)第44页
        2.4.10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第44页
        2.4.11 热失重分析(TG)第44页
        2.4.1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44页
        2.4.13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DMA)第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聚碳酸亚丙酯型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的合成第45-70页
    3.1 引言第45页
    3.2 合成机理第45-4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6-68页
        3.3.1 聚碳酸亚丙酯二醇(PPC)的结构分析第46-48页
        3.3.2 聚碳酸亚丙酯型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红外光谱分析第48-49页
        3.3.3 异氰酸酯指数(R)对MPUE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9-50页
        3.3.4 扩链剂对MPUE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0-52页
        3.3.5 发泡剂水对MUPE性能的影响第52-54页
        3.3.6 软段结构对MPUE性能的影响第54-61页
        3.3.7 聚碳酸亚丙酯二醇中-COO含量对MPUE性能的影响第61-64页
        3.3.8 聚碳酸亚丙酯二醇热稳定性分析第64-65页
        3.3.9 聚碳酸亚丙酯二醇分子量对MPUE性能的影响第65-67页
        3.3.10 聚碳酸亚丙酯二醇中的副产物对MPUE性能的影响第67-68页
    3.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聚合物多元醇改性聚碳酸亚丙酯型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的合成第70-78页
    4.1 引言第70-71页
    4.2 合成机理第7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1-76页
        4.3.1 聚合物多元醇对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第71-72页
        4.3.2 聚合物多元醇对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热性能的影响第72-74页
        4.3.3 聚合物多元醇对聚氨酯微孔弹性泡孔结构的影响第74-75页
        4.3.4 聚合物多元醇对聚氨酯微孔弹性体阻尼性能的影响第75-76页
    4.4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结论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业吸收能力差异如何影响中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
下一篇:基于多光谱融合的氨气和一氧化氮浓度测量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