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应用前景 | 第13-15页 |
1.2 便携式轨检设备的研究状况 | 第15-18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传统轨检小车结构分析 | 第20-29页 |
2.1 传统轨检小车总体机械结构介绍 | 第20-21页 |
2.2 传统轨检小车的静态轨道几何参数检测原理 | 第21-25页 |
2.2.1 中线坐标、轨面高程、轨道扭曲检测 | 第21-22页 |
2.2.2 轨距检测 | 第22-23页 |
2.2.3 超高检测 | 第23页 |
2.2.4 轨向及高低检测 | 第23-24页 |
2.2.5 长短波不平顺 | 第24-25页 |
2.3 传统轨检小车的机械结构分析 | 第25-28页 |
2.3.1 传统轨检小车的总体性能 | 第25-26页 |
2.3.2 静态轨道检测设备结构设计要求 | 第26-27页 |
2.3.3 传统轨检小车机械结构缺陷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新轨检小车的定位夹紧机构的创新设计 | 第29-42页 |
3.1 传统轨检小车两车架之间的定位夹紧机构缺陷 | 第29-30页 |
3.2 基于计算机辅助创新的专利规避设计的方法 | 第30-31页 |
3.3 基于计算机辅助创新的专利规避设计流程 | 第31-34页 |
3.3.1 确定目标专利 | 第32页 |
3.3.2 分析专利的技术特征 | 第32-33页 |
3.3.3 求解规避方案 | 第33-34页 |
3.3.4 可行性分析 | 第34页 |
3.4 新轨检小车两车架之间的定位夹紧机构的规避设计 | 第34-41页 |
3.4.1 确定案例的专利文件及技术特征分析 | 第34-36页 |
3.4.2 规避方案求解及可行性分析 | 第36-38页 |
3.4.3 新轨检小车定位夹紧机构分析 | 第38-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新轨检小车车架结构改进 | 第42-53页 |
4.1 轨检小车的车架结构分析及有限元分析方法简介 | 第42-43页 |
4.1.1 传统轨检小车的车架结构分析 | 第42-43页 |
4.1.2 有限元分析方法简介 | 第43页 |
4.2 新车架的材料选择 | 第43-44页 |
4.3 基于有限元的新车架结构分析 | 第44-47页 |
4.3.1 新车架有限元模型前期处理 | 第44-45页 |
4.3.2 约束与载荷处理 | 第45-46页 |
4.3.3 有限元求解 | 第46-47页 |
4.4 新车架计算结果分析及改进设计 | 第47-52页 |
4.4.1 新车架计算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4.4.2 新车架重量分析 | 第49-50页 |
4.4.3 新车架结构改进 | 第50-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新轨检小车轮系机构创新设计及结构改进 | 第53-64页 |
5.1 传统轨检小车轮系机构分析 | 第53-54页 |
5.2 新轮系机构的创新设计 | 第54-57页 |
5.2.1 现有专利技术检索与分析 | 第54-55页 |
5.2.2 新轮系机构的创新设计 | 第55-56页 |
5.2.3 方案评价 | 第56-57页 |
5.3 新行走轮结构改进 | 第57-63页 |
5.3.1 新行走轮的材料选择 | 第57-59页 |
5.3.2 新行走轮中心轴的强度校核 | 第59-61页 |
5.3.3 基于有限元的新行走轮结构分析 | 第61-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