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2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三、核心概念解析 | 第9-11页 |
(一)个性化教育的内涵 | 第9-11页 |
四、文献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普通高中的性质和任务的相关综述 | 第11-12页 |
(二) 个性化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三)个性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六、普通高中的性质与任务 | 第15-18页 |
(一)双重任务论 | 第15-16页 |
(二)单一任务论 | 第16-17页 |
(三)普通高中的根本任务论 | 第17-18页 |
七、个性教育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 第18-19页 |
(一)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 | 第18页 |
(二)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第18页 |
(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 第18页 |
(四)终身教育理论 | 第18-19页 |
(五)政策导向与依据 | 第19页 |
八、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普通高中施行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 | 第21-27页 |
一、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 | 第21-23页 |
二、学生发展的需要 | 第23-24页 |
三、时代的发展需要个性化教育 | 第24页 |
四、追求个性发展的教育目的观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我国普通高中个性化教育现状及教育缺失 | 第27-31页 |
一、培养目标片面追求升学,工具主义倾向严重 | 第27页 |
二、课程设置高度集权,学生与教师的主体性缺失 | 第27-28页 |
三、教学组织形式僵硬死板,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 第28-29页 |
四、学生评价与考核单一,导致个性化教育难以实施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我国普通高中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实践策略 | 第31-38页 |
一、明确教育目的,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 第31-32页 |
二、调整课程结构 ,增设选修课 | 第32-33页 |
(一)课程的知识内容,要确保学生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 第32-33页 |
(二)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增强课程的选择性 | 第33页 |
三、变革教学内容与教育方式,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基础 | 第33-34页 |
(一)增设体现时代性的新课程 | 第33页 |
(二)改变外语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元文化发展需求 | 第33-34页 |
(三)强调高中课程的基础性 | 第34页 |
四、转变课程管理模式,关注校本课程 | 第34-36页 |
(一)改变课程管理,由集权走向分权 | 第34-35页 |
(二)发挥学生自主性,倡自订学习计划 | 第35页 |
(三)通过建立学分管理制度,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 第35-36页 |
五、转变评价模式、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与考核 | 第36-38页 |
(一)将学校作为教育评价主体,重视校本评价 | 第36-37页 |
(二)丰富学校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个人简历 | 第4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