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羊驼毛简介 | 第14-17页 |
1.2.1 羊驼毛的分类 | 第14-15页 |
1.2.2 羊驼毛的品质特性 | 第15-16页 |
1.2.3 羊驼毛的产品开发和经济价值 | 第16-17页 |
1.2.4 其它几种特种动物毛纤维简介 | 第17页 |
1.3 羊驼毛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1 羊驼毛的国内外研究 | 第17-18页 |
1.3.2 羊驼毛的拉伸细化研究 | 第18页 |
1.3.3 羊驼毛的防缩研究 | 第18页 |
1.3.4 羊驼毛的抗静电研究 | 第18-19页 |
1.3.5 羊驼毛的抗菌研究 | 第19-20页 |
1.4 紫外线/蛋白酶在毛防缩方面的应用 | 第20-22页 |
1.4.1 羊驼毛鳞片层 | 第20-21页 |
1.4.2 毡缩机理 | 第21页 |
1.4.3 防缩方法 | 第21页 |
1.4.4 紫外线在防缩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4.5 蛋白酶在防缩中的应用 | 第22页 |
1.5 抗静电剂在毛纺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1.5.1 静电产生的原因 | 第22页 |
1.5.2 静电的危害 | 第22-23页 |
1.5.3 抗静电研究的意义 | 第23页 |
1.5.4 抗静电的方法 | 第23页 |
1.5.5 抗静电剂的分类 | 第23页 |
1.5.6 抗静电处理工艺 | 第23页 |
1.5.7 影响抗静电因素 | 第23页 |
1.5.8 抗静电效果的测试分析 | 第23-24页 |
1.5.9 抗静电整理的发展方向 | 第24页 |
1.6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4-25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6.2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羊驼毛纤维鳞片层对防缩性的影响 | 第25-35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9页 |
2.2.1 实验药品及测试仪器 | 第25-27页 |
2.2.2 实验材料的准备 | 第27页 |
2.2.3 实验方法及工艺 | 第27-28页 |
2.2.4 性能测试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2.3.1 紫外光/蛋白酶对羊驼毛表面鳞片层结构的影响 | 第29-31页 |
2.3.2 紫外光/蛋白酶对羊驼毛白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3 紫外光/蛋白酶对羊驼毛纤维断裂强力的影响 | 第32页 |
2.3.4 紫外光/蛋白酶对羊驼毛纤维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5 紫外光/蛋白酶对羊驼毛织物毡缩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羊驼毛鳞片层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 第35-46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40页 |
3.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6-37页 |
3.2.2 实验材料的准备 | 第37页 |
3.2.3 实验方法及工艺 | 第37-39页 |
3.2.4 性能测试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4页 |
3.3.1 不同处理方式对羊驼毛表面鳞片层结构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2 不同处理方式对羊驼毛纤维断裂强力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3 不同处理方式对羊驼毛染色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4 羊驼毛纤维染色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羊驼毛纤维鳞片层对抗静电性的影响 | 第46-56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4.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46-47页 |
4.2.2 实验材料的准备 | 第47-48页 |
4.2.3 实验方法及工艺 | 第48页 |
4.2.4 性能测试 | 第4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4页 |
4.3.1 抗静电处理对羊驼毛表面鳞片层结构的影响 | 第48-51页 |
4.3.2 抗静电处理对羊驼毛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51页 |
4.3.3 抗静电处理对羊驼毛比电阻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4 抗静电处理对羊驼毛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羊驼毛混纺针织物服用性能研究 | 第56-63页 |
5.1 引言 | 第56-57页 |
5.2 羊驼毛混纺针织物试样制备 | 第57-58页 |
5.3 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 第58页 |
5.3.1 混纺纱线的强度测试 | 第58页 |
5.3.2 织物透气性能测试 | 第58页 |
5.3.3 织物顶破性能测试 | 第58页 |
5.3.4 织物保暖性能测试 | 第58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58-61页 |
5.4.1 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度测试 | 第58-59页 |
5.4.2 织物的透气性测试 | 第59-60页 |
5.4.3 织物的顶破性测试 | 第60-61页 |
5.4.4 织物的保暖性测试 | 第61页 |
5.5 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硕士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