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成人教育、业余教育论文--农民业余教育论文

生命历程理论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需求与供给研究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7页
绪论第18-44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8-24页
        (一)城市化带来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第18-20页
        (二)新生代农民工是推动城市发展的生力军第20-21页
        (三)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遭遇困境第21-22页
        (四)继续教育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途径第22-23页
        (五)市民化是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的追求第23-24页
    二、文献综述第24-33页
        (一)国内对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相关研究第24-26页
        (二)国外移民培训与城市融入相关情况第26-28页
        (三)国外移民培训的相关理论研究第28-32页
        (四)相关研究述评第32-33页
    三、核心概念界定第33-36页
        (一)生命历程第33-34页
        (二)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第34-35页
        (三)继续教育第35-36页
    四、理论基础第36-39页
        (一)生命历程理论第36-37页
        (二)社会学关照下的城市与乡村第37-39页
    五、研究设计第39-44页
        (一)研究问题第39页
        (二)研究思路第39-40页
        (三)研究方法第40-41页
        (四)研究创新第41-42页
        (五)研究意义第42-44页
第一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命历程描述第44-58页
    一、生命历程理论第44-47页
        (一)生命历程理论的基本原理第44页
        (二)生命历程研究的历史回顾第44-46页
        (三)生命历程理论的核心概念第46页
        (四)生命历程与个体发展第46-47页
    二、生命历程理论视域下的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第47-58页
        (一)农民工概念的提出第47-48页
        (二)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的演变第48-49页
        (三)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的发展第49-52页
        (四)市民化是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的追求第52-53页
        (五)继续教育是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的重要事件第53-58页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角色解析第58-68页
    一、新生代农民工是历史的产物第58-61页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背景第58-59页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角色第59-60页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期望第60-61页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生组特征第61-64页
        (一)农村未成年人的弱势地位第61-63页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结构以青壮年为主第63页
        (三)女性在新生代农民工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第63页
        (四)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第63-64页
        (五)新生代农民工出现晚婚趋势第64页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角色困惑第64-68页
        (一)中国农民工不同于国外城市移民第64-65页
        (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边缘化的困境第65-66页
        (三)新生代农民工如何才能体面地在城市生活第66-68页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调查第68-80页
    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情况第68-73页
        (一)就业行业第68-69页
        (二)从业质量第69-72页
        (三)人力资本第72页
        (四)就业环境第72-73页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特点第73-76页
        (一)在非国有企业相对较高第73页
        (二)就业领域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第73-74页
        (三)报酬相对较低第74页
        (四)就业保障度较低第74-75页
        (五)就业稳定性较差第75页
        (六)专业技能有待提高第75页
        (七)自主创业难度大第75-76页
    三、新生代农民的职业能力第76-77页
        (一)素质技能第76页
        (二)工作模式第76-77页
        (三)岗位类别第77页
    四、职业能力分析第77-80页
        (一)职业特点第77页
        (二)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第77-78页
        (三)职业发展空间第78-80页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与自我成长第80-92页
    一、继续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中的意义第80-82页
        (一)继续教育的内涵第80-81页
        (二)继续教育在生命历程中的作用第81-82页
    二、继续教育与新生代农民的社会标准时间第82-89页
        (一)改变出生劣势,完善生命体验第82-83页
        (二)建立社会标准时间表第83-84页
        (三)延缓生命责任承担期第84-85页
        (四)农民工再社会化,再造同龄群体第85-87页
        (五)提升生命正向体验第87-88页
        (六)在城市中找到他们的“青年时代”第88-89页
    三、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路线的主观能动性第89-92页
        (一)个人路线第89-90页
        (二)自我成长第90-92页
第五章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需求调查分析第92-108页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需求第92-93页
        (一)教育需求第92-93页
        (二)继续教育需求第93页
    二、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需求调查第93-102页
        (一)新生代农民工自身需求调查第93-99页
        (二)来自其他方面影响的调查第99-102页
    三、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需求分析第102-108页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需求分析第102-106页
        (二)新生代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的变量影响第106-107页
        (三)来自产业结构、企业和社会影响的需求分析第107-108页
第六章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供给现状剖析第108-118页
    一、继续教育供给第108-109页
        (一)教育供给第108页
        (二)继续教育供给第108-109页
    二、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供给现状第109-114页
        (一)新生代农民工规模与继续教育概况第109-111页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现有供给存在的问题第111-114页
    三、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有供给问题的成因剖析第114-118页
        (一)认识层面第114-115页
        (二)体制机制层面第115-116页
        (三)培训经费层面第116-118页
第七章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有效供给探析第118-132页
    一、继续教育:树立知识改变生活境遇的坚定信念第118-119页
        (一)继续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中的意义第118-119页
        (二)引导新生代农民工通过继续教育改变命运第119页
    二、建立继续教育有效供给第119-126页
        (一)搭建继续教育需求与供给的对接平台第119-120页
        (二)明确继续教育有效供给的目标第120页
        (三)确定继续教育有效供给的核心内容第120-122页
        (四)创新继续教育有效供给的课程模式第122-123页
        (五)建立专业多元的师资队伍第123-124页
        (六)健全继续教育多元评价体系第124-125页
        (七)规范继续教育运行管理第125-126页
    三、建立社会标准时间表第126-128页
        (一)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平台第126-127页
        (二)建立社会标准时间表第127页
        (三)调校社会标准时间表第127-128页
    四、深圳市案例分析第128-132页
        (一)深圳市政府相关政策保障第128页
        (二)各级工会组织的定位第128-129页
        (三)选择行政区开展试点第129-131页
        (四)深圳市百万市民素质提升计划第131-132页
第八章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有效供给的社会路线保障第132-142页
    一、政府管理的观念变革第132-136页
        (一)称谓观念变革:防止语言固化农民工群体第132-134页
        (二)城市观念的变革:促进社会公正第134-135页
        (三)性别观念变革:促进男女平等第135-136页
    二、政府主导继续教育建立生命历程指引第136-140页
        (一)强化继续教育的政府主导职能第136-137页
        (二)完善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第137-138页
        (三)推进继续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第138-140页
    三、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生命体验第140-142页
        (一)改变称谓,从歧视走向公平第140页
        (二)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就业体制,保障平等就业第140-141页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141-142页
结语第142-146页
    一、研究回顾第142-144页
        (一)研究过程第142-143页
        (二)主要结论第143-144页
    二、研究展望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64页
附录第164-187页
    附录 1: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需求调查问卷第164-168页
    附录 2: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供给情况调查问卷第168-171页
    附录 3:访谈提纲第171-173页
    附录 4:访谈录音整理第173-187页
后记第187-188页
在研期间学术成果第188页

论文共1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国中小学分层教学研究
下一篇:课堂育人的文化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