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1.2.1 轴向磁通永磁电机的研究状况 | 第9-11页 | 
| 1.2.2 永磁容错电机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13-15页 |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1.3.2 论文主要结构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轴向磁通永磁容错电机设计与电磁场分析 | 第15-35页 | 
| 2.1 引言 | 第15页 | 
| 2.2 轴向磁通永磁容错电机的初始设计 | 第15-20页 | 
| 2.2.1 电机的基本结构 | 第15-17页 | 
| 2.2.2 电机的基本参数 | 第17-20页 | 
| 2.3 电机的电磁场分析 | 第20-29页 | 
| 2.3.1 常用的电磁场分析方法 | 第20页 | 
| 2.3.2 电磁场的解析计算 | 第20-26页 | 
| 2.3.3 电磁场的有限元计算 | 第26-29页 | 
| 2.4 电机的尺寸参数和性能 | 第29-32页 | 
| 2.4.1 电机的尺寸确定 | 第29-31页 | 
| 2.4.2 电机的设计参数和性能 | 第31-32页 | 
| 2.5 样机制作与实验 | 第32-34页 | 
| 2.5.1 电阻和电感测量 | 第33页 | 
| 2.5.2 空载反电动势测量 | 第33-34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轴向磁通永磁电机的故障分析及检测 | 第35-45页 | 
| 3.1 引言 | 第35页 | 
| 3.2 电机故障分类 | 第35-36页 | 
| 3.3 定子绕组不对称故障检测方法的理论分析 | 第36-39页 | 
| 3.3.1 电机定子绕组不对称时的数学模型 | 第36-37页 | 
| 3.3.2 电机定子绕组不对称的影响 | 第37-39页 | 
| 3.4 定子绕组开路故障检测方法的理论分析 | 第39-40页 | 
| 3.4.1 定子绕组开路故障的影响 | 第39-40页 | 
| 3.5 定子绕组故障检测的仿真分析 | 第40-44页 | 
| 3.5.1 定子绕组不对称故障的仿真结果 | 第42-43页 | 
| 3.5.2 定子绕组开路故障的仿真结果 | 第43-44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轴向磁通永磁电机的容错控制策略分析 | 第45-67页 | 
| 4.1 引言 | 第45页 | 
| 4.2 单相绕组开路故障的容错控制策略原理分析 | 第45-52页 | 
| 4.2.1 电磁转矩分析 | 第45-47页 | 
| 4.2.2 直接电流控制策略 | 第47-48页 | 
| 4.2.3 最优电流控制策略 | 第48-50页 | 
| 4.2.4 基于旋转磁动势不变的控制策略 | 第50-52页 | 
| 4.3 两相绕组开路故障的容错控制策略原理分析 | 第52-55页 | 
| 4.3.1 直接电流控制策略 | 第53页 | 
| 4.3.2 最优电流控制策略 | 第53-54页 | 
| 4.3.3 基于旋转磁动势不变的控制策略 | 第54-55页 | 
| 4.4 单相绕组开路故障的容错控制策略仿真结果 | 第55-62页 | 
| 4.4.1 单个定子盘上单相绕组发生开路故障的仿真结果 | 第55页 | 
| 4.4.2 基于直接电流控制策略的仿真结果 | 第55-57页 | 
| 4.4.3 基于最优电流控制策略的仿真结果 | 第57-59页 | 
| 4.4.4 基于磁动势不变的控制策略的仿真结果 | 第59-62页 | 
| 4.5 两相绕组开路故障的容错控制策略仿真结果 | 第62-66页 | 
| 4.5.1 单个定子盘上两相绕组发生开路故障的仿真结果 | 第62页 | 
| 4.5.2 基于直接电流控制策略的仿真结果 | 第62-63页 | 
| 4.5.3 基于最优电流控制策略的仿真结果 | 第63-64页 | 
| 4.5.4 基于磁动势不变的控制策略的仿真结果 | 第64-66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 5.1 全文总结 | 第67页 | 
| 5.2 展望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