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

政治传播视角下的电视理论节目研究--以江苏卫视《时代问答》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3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目的第7-8页
        一、研究背景第7-8页
        二、研究目的第8页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第8-11页
        一、政治传播研究第8-10页
        二、电视理论节目研究第10-11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学术创新第11-13页
        一、研究方法第11页
        二、学术创新第11-13页
第一章 电视理论节目的政治传播功能第13-22页
    第一节 理论宣传功能第13-17页
        一、对政治信息进行公众传达第13-14页
        二、对理论问题进行深度解读第14-15页
        三、对政策议题进行议程设置第15-17页
    第二节 政治倡导功能第17-20页
        一、引导公众政治态度的转变第17-18页
        二、促进政府良好形象的建立第18-19页
        三、推动政府与公众的双向沟通第19-20页
    第三节 舆论监督功能第20-22页
        一、对权力內容进行监督第20-21页
        二、对权力主体进行监督第21-22页
第二章 电视理论节目的政治传播内容第22-33页
    第一节 节目选题:紧系国家政治生活第22-25页
        一、选题来源及其分类第22-23页
        二、选题制作方式及特点第23-25页
        三、选题制作的问题:主题先行第25页
    第二节 专家学者:表达权威政治话语第25-29页
        一、专家学者的社会身份及形象分析第26-27页
        二、“意见领袖”身份传播政治话语第27-28页
        三、“政治符号”身份为政治话语构建合法性第28-29页
    第三节 视听语言:追求理论形象化表达第29-33页
        一、演播室环境拉近“受传距离”第29-30页
        二、分镜头设计突出“共同在场”第30-31页
        三、纪录短片增强理论“可视性”第31-33页
第三章 电视理论节目的政治传播效果第33-44页
    第一节 研究方式及研究设计概述第33-35页
        一、完全式观察第34页
        二、深度访談第34-35页
    第二节 对受众的影响:政治认知、态度及行为第35-38页
        一、政治认知影响第35-36页
        二、政治态度影响第36-37页
        三、政治行为影响第37-38页
    第三节 对政府及社会传播的影响:政治角色的实现第38-40页
        一、政治文化的形成第38-39页
        二、公共舆论的构建第39-40页
    第四节 政治传播效果的不足及原因第40-44页
        一、专家“污名化”带来节目权威性的消解第41-42页
        二、“官民舆论场”的博弈削弱了节目舆论引导力第42页
        三、新媒体发展带来节目传播方式的挑战第42-44页
第四章 电视理论节目的政治传播发展策略第44-53页
    第一节 平衡策略第44-47页
        一、理性政治与感性政治的平衡第44-45页
        二、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平衡第45-46页
        三、政治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平衡第46-47页
    第二节 融合策略第47-49页
        一、选题来源:公共议题与国家政策相融合第47页
        二、节目形式:演播室与外景拍摄相融合第47-48页
        三、发布渠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融合第48-49页
    第三节 共鸣策略第49-53页
        一、把握受众的社会关切,提升价值共鸣第49-50页
        二、注重内容的故事性,增强情感共鸣第50-51页
        三、充分互动,提升受众的参与热情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战略视角的成本粘性问题研究--以羚锐制药为例
下一篇:TC公司新生代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