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45页 |
1.1 肠道寄生虫疾病的概述 | 第13-16页 |
1.1.1 肠道原虫 | 第13-14页 |
1.1.2 肠道原虫疾病的临床症状 | 第14页 |
1.1.3 肠道原虫的介水传播风险 | 第14-15页 |
1.1.4 肠道寄生虫疾病的世界分布 | 第15-16页 |
1.2 肠道原虫的来源、基因型和致病性的关系 | 第16-19页 |
1.2.1 肠道原虫的来源 | 第16-18页 |
1.2.2 肠道原虫的基因型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 第18-19页 |
1.3 人兽共患肠道原虫的基因分型和亚型区分技术进展 | 第19-26页 |
1.3.1 PCR结合的限制性酶切基因分型技术(PCR-RFLP) | 第20-21页 |
1.3.2 PCR-DNA测序技术 | 第21-24页 |
1.3.3 Real-time PCR技术 | 第24-25页 |
1.3.4 多位点分型技术 | 第25-26页 |
1.4 基因分型技术在肠道原虫公共卫生学意义研究中的国内外进展 | 第26-34页 |
1.4.1 基因分型技术在隐孢子虫公共卫生学意义研究中的国内外进展 | 第26-28页 |
1.4.2 基因分型技术在贾第虫公共卫生学意义研究中的国内外进展 | 第28-30页 |
1.4.3 基因分型技术在微孢子虫公共卫生学意义研究中的国内外进展 | 第30-33页 |
1.4.4 基因分型技术在环孢子虫公共卫生学意义研究中的国内外进展 | 第33-34页 |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34-45页 |
第2章 四种人兽共患肠道原虫在与人密切接触的散养猕猴中的分布及其公共卫生意义 | 第45-72页 |
2.1 引言 | 第45-46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2.2.1 样品来源及采集方法 | 第46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46-47页 |
2.2.3 实验试剂 | 第4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7-52页 |
2.3.1 样品DNA提取 | 第47-48页 |
2.3.2 四种肠道寄生虫的基因型或亚型分析 | 第48-52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52-61页 |
2.4.1 水样和猕猴粪样中的隐孢子虫检测结果 | 第52-56页 |
2.4.2 水样和猕猴粪样中的贾第虫检测结果 | 第56-58页 |
2.4.3 水样和猕猴粪样中的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检测结果 | 第58-60页 |
2.4.4 水样和猕猴粪样中的环孢子虫的检测结果 | 第60-61页 |
2.5 讨论 | 第61-70页 |
2.5.1 猕猴中隐孢子虫的公共卫生意义 | 第61-67页 |
2.5.2 猕猴中贾第虫的公共卫生意义 | 第67页 |
2.5.3 猕猴中毕氏肠微孢子虫的公共卫生意义 | 第67-68页 |
2.5.4 猕猴中环孢子虫的公共卫生意义 | 第68页 |
2.5.5 公园内水源性肠道寄生虫病的暴发风险 | 第68-70页 |
2.6 小结 | 第70-72页 |
第3章 四种人兽共患肠道原虫在实验食蟹猴中的分布及其公共卫生意义 | 第72-81页 |
3.1 引言 | 第72-73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73页 |
3.2.1 样品来源及采集 | 第73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73页 |
3.2.3 实验试剂 | 第7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73-74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74-78页 |
3.4.1 隐孢子虫检测结果 | 第74页 |
3.4.2 贾第虫检测结果 | 第74页 |
3.4.3 毕氏肠微孢子虫检测结果 | 第74-77页 |
3.4.4 环孢子虫检测结果 | 第77-78页 |
3.5 讨论分析 | 第78-80页 |
3.5.1 食蟹猴感染的肠道原虫在灵长类动物间的传播动态 | 第78-79页 |
3.5.2 食蟹猴中的人兽共患肠道原虫的公共卫生意义 | 第79页 |
3.5.3 食蟹猴感染的肠道原虫的水源传播风险 | 第79-80页 |
3.6 小结 | 第80-81页 |
第4章 隐孢子虫和贾第虫在农场羊中的分布及其公共卫生意义 | 第81-90页 |
4.1 引言 | 第81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81-82页 |
4.2.1 样品来源及采集 | 第81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81页 |
4.2.3 实验试剂 | 第81-82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82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82-84页 |
4.4.1 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和虫种分布 | 第82页 |
4.4.2 贾第虫的感染率和基因型 | 第82-84页 |
4.5 讨论 | 第84-86页 |
4.5.1 羊中隐孢子虫的公共卫生意义 | 第84页 |
4.5.2 羊羔的隐孢子虫感染来源 | 第84-85页 |
4.5.3 羊中贾第虫的公共卫生意义 | 第85-86页 |
4.5.4 羊中肠道原虫的水源传播风险 | 第86页 |
4.6 小结 | 第86-90页 |
第5章 贾第虫在野生动物中的分布及其介水传播的公共卫生意义 | 第90-106页 |
5.1 引言 | 第90-91页 |
5.2 实验材料 | 第91-92页 |
5.2.1 样品来源及采集 | 第91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91-92页 |
5.2.3 实验试剂 | 第92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92-93页 |
5.3.1 水样中贾第虫的显微镜检 | 第92页 |
5.3.2 玻片DNA的提取 | 第92-93页 |
5.3.3 动物样品中贾第虫DNA的提取 | 第93页 |
5.3.4 水样中贾第虫的PCR扩增以测序分型 | 第93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93-99页 |
5.4.1 野生动物中的贾第虫感染情况 | 第93-95页 |
5.4.2 水源中的贾第虫污染情况 | 第95-96页 |
5.4.3 贾第虫新虫种在不同基因位点的验证 | 第96-98页 |
5.4.4 野生动物感染贾第虫的介水传播 | 第98-99页 |
5.5 讨论分析 | 第99-102页 |
5.5.1 野生动物感染贾第虫的公共卫生意义 | 第99-100页 |
5.5.2 多基因位点分析水源中的贾第虫污染情况 | 第100-101页 |
5.5.3 野生动物感染贾第虫的水源传播风险 | 第101-102页 |
5.6 小结 | 第102-106页 |
第6章 小结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06-107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107页 |
6.3 展望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35-137页 |
一、论文发表 | 第135页 |
二、学术会议论文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