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组合机床及其加工论文--程序控制机床、数控机床及其加工论文

小型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五轴数控加工变形分析与控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小型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三维建模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小型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加工工艺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五轴数控加工变形分析第14-15页
        1.2.4 数控加工中铣削参数优化第15-16页
    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6页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16-18页
        1.4.1 研究目标第16页
        1.4.2 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小型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相关理论基础第18-27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理论基础第18-19页
        2.2.1 小型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第一次包络成型原理第18页
        2.2.2 小型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第二次包络成型原理第18-19页
    2.3 小型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数字化模型第19-20页
        2.3.1 小型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矢量描述第19-20页
        2.3.2 理论啮合原理第20页
    2.4 小型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的几何建模方法第20-23页
    2.5 小型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轮的几何建模方法第23-24页
    2.6 实例建模过程第24-26页
        2.6.1 蜗杆三维数字化建模第24-25页
        2.6.2 蜗轮三维数字化建模第25-26页
    2.7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小型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五轴数控加工工艺规划第27-38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小型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传统加工理论基础第27-28页
        3.2.1 小型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的传统加工工艺第27-28页
        3.2.2 小型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轮的传统加工工艺第28页
    3.3 基于UG的小型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五轴数控加工理论基础第28-32页
        3.3.1 刀具路径规划方法第29-30页
        3.3.2 基于UG的五轴数控铣削方式第30页
        3.3.3 五轴数控加工方案拟定第30-32页
    3.4 小型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五轴数控加工刀轨规划第32-34页
        3.4.1 小型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的五轴数控加工刀轨规划第32-33页
        3.4.2 小型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轮的五轴数控加工刀轨规划第33-34页
    3.5 小型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五轴数控加工仿真技术研究第34-37页
        3.5.1 基于UG8.0 的后处理第34-35页
        3.5.2 基于VERICUT软件的数控加工仿真流程简介第35-36页
        3.5.3 VERICUT加工刀具库建立第36-37页
        3.5.4 五轴数控加工仿真结果第37页
    3.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齿廓加工误差有限元预测第38-46页
    4.1 引言第38页
    4.2 铣削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第38-39页
    4.3 铣削力试验准备第39-43页
        4.3.1 铣削力试验材料第39页
        4.3.2 铣削力试验方案第39-40页
        4.3.4 试验设备环境第40页
        4.3.5 实验结果采集与分析第40-43页
    4.4 齿廓加工变形有限元分析第43-45页
        4.4.1 有限元仿真理论第43-44页
        4.4.2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44-45页
    4.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的齿面变形控制第46-56页
    5.1 引言第46页
    5.2 优化切削参数控制第46-48页
        5.2.1 设计变量第46页
        5.2.2 目标函数第46-47页
        5.2.3 多目标优化函数第47页
        5.2.4 约束条件第47-48页
        5.2.5 多目标优化模型第48页
    5.3 基于粒子群算法多目标优化切削参数第48-51页
        5.3.1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优化流程简介第48-49页
        5.3.2 优化结果第49-51页
    5.4 基于AdvantEdge PM模块有限元仿真分析第51-55页
        5.4.1 基于AdvantEdge PM模块有限元分析步骤第51-52页
        5.4.2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第52-55页
    5.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论与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营养健康教育的教学实践研究
下一篇:高中生物新授课导学案编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