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1 全球创业活动的持续发展 | 第8页 |
1.1.2 国家鼓励和支持创业活动的开展 | 第8页 |
1.1.3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3.1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 | 第10-11页 |
1.3.2 关于创业环境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3 关于创业意愿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4 关于创业环境与创业意愿的关系研究 | 第13-14页 |
1.3.5 文献评述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5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6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页 |
2.2.2 职业锚理论 | 第17-18页 |
2.2.3 三元交互决定论 | 第18-19页 |
2.2.4 创业事件模型理论 | 第19页 |
2.2.5 五维度模型理论 | 第19-21页 |
3 变量维度选择与研究假设 | 第21-24页 |
3.1 变量维度的选择 | 第21页 |
3.1.1 创业环境维度的选择 | 第21页 |
3.1.2 创业意愿维度的选择 | 第21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1-24页 |
3.2.1 创业环境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的研究假设 | 第21-22页 |
3.2.2 创业环境各维度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各维度关系的研究假设 | 第22-24页 |
4 实证分析与研究结论 | 第24-42页 |
4.1 问卷的编制和实施 | 第24-25页 |
4.1.1 问卷的编制 | 第24页 |
4.1.2 问卷的实施 | 第24-25页 |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5-30页 |
4.2.1 大学生基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5-27页 |
4.2.2 创业环境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7-29页 |
4.2.3 创业意愿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4.3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30-33页 |
4.3.1 信度分析 | 第30-31页 |
4.3.2 效度分析 | 第31-33页 |
4.4 相关分析 | 第33-34页 |
4.5 回归分析 | 第34-39页 |
4.5.1 创业环境与创业意愿的回归分析 | 第34-35页 |
4.5.2 创业环境各维度与创业意愿的回归分析 | 第35-36页 |
4.5.3 创业环境各维度与创业意愿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 第36-39页 |
4.6 结论 | 第39-42页 |
4.6.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论 | 第39-40页 |
4.6.2 相关分析结论 | 第40页 |
4.6.3 回归分析结论 | 第40-42页 |
5 主要对策与建议 | 第42-48页 |
5.1 为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 第42-44页 |
5.1.1 构建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 第42-43页 |
5.1.2 营造良好的家庭创业文化氛围 | 第43-44页 |
5.1.3 鼓励创造和创新的文化 | 第44页 |
5.2 为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 | 第44-46页 |
5.2.1 政府要细化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支持 | 第44-45页 |
5.2.2 学校要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政策的落实 | 第45页 |
5.2.3 健全大学生创业的信贷担保机制 | 第45-46页 |
5.3 为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 第46-48页 |
5.3.1 促进当地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 第46页 |
5.3.2 拓宽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渠道 | 第46-47页 |
5.3.3 完善大学生创业的基础设施 | 第47-48页 |
6 总结 | 第48-49页 |
6.1 研究的不足 | 第48页 |
6.2 未来的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