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四·3”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绪论第9-23页
    (一) 问题提出第9-12页
        1. 加强师资培养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诉求第9-10页
        2. 当前我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严重阻碍职业教育大发展第10-11页
        3. 信息化大发展对职教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11-12页
    (二)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3页
        2. 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3-14页
    (三) 核心概念界定及国内外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研究综述第14-21页
        1. 核心概念界定第14-15页
        2. 当前我国有代表性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第15-17页
        3. 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第17-18页
        4. 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特点分析第18-21页
    (四)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第21-23页
        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第21-22页
        2. 创新点第22-23页
二、当前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存在的困境及成因分析第23-37页
    (一) 当前我国职教师资能力需求与现状矛盾分析第23-33页
        1. 职业院校对职教教师的素质要求第23-25页
        2. 职教教师当前的能力现状分析第25-33页
    (二) 当前职教教师能力结构不平衡的原因分析第33-37页
        1. 实践教学能力培训环节职业院校未充分发挥作用第33-34页
        2. 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过程中企业参与度较低第34-35页
        3. 职教教师的创新能力薄弱第35-37页
三、“四·3”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运行第37-53页
    (一) “四·3”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第37-40页
        1. 以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第37-38页
        2. 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第38页
        3.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第38-39页
        4. 采用分段式的培养方式第39-40页
    (二) “四·3”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内涵第40-41页
    (三) “四·3”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运行第41-53页
        1. 培养目标: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学习及创新能力第41-45页
        2. 培养途径:理论学习、校内实践及校外实践第45-49页
        3. 支撑平台:校企校三大主体联合培养第49-51页
        4. 质量保障: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及教师资格证第51-53页
四、“四·3”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运行保障机制第53-60页
    (一) 运行的动力机制第53-56页
        1. 理念引领机制第53-54页
        2. 战略引领机制第54-55页
        3. 信任激励机制第55-56页
    (二) 运行的支撑机制第56-60页
        1. 利益分配机制第56-57页
        2. 资源保障机制第57-58页
        3. 合作评价机制第58-60页
结语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录Ⅰ 中职院校教师能力要求调研第66-68页
附录Ⅱ 中职学校教师调查问卷第68-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2-74页
    一、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72-73页
    二、研究生期间获奖情况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丽水市莲都区“五水共治”模式优化路径研究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微信阅读推广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