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4 研究拓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动力系统理论和生物分子网络简介 | 第17-27页 |
2.1 稳定性理论 | 第17-18页 |
2.2 动力学分支 | 第18-22页 |
2.2.1 鞍结点分支 | 第19-20页 |
2.2.2 跨临界分支 | 第20-21页 |
2.2.3 岔式分支 | 第21-22页 |
2.3 生物分子网络和疾病治疗中的调控机制 | 第22-27页 |
2.3.1 协同性(Synergism) | 第22-23页 |
2.3.2 细胞命运决策受控于分子间的组合调控 | 第23页 |
2.3.3 多药物干预治疗的组合调控机制 | 第23-24页 |
2.3.4 分支相关的组合摄动协同性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基于分支理论的组合摄动及其协同性研究 | 第27-45页 |
3.1 生物分子网络和疾病治疗中涉及的组合摄动问题 | 第27-29页 |
3.2 基于分支理论的组合摄动方法 | 第29-34页 |
3.2.1 由组合摄动和分支理论导出的协同性的量化分析 | 第29-31页 |
3.2.2 摄动变换的一般性 | 第31-33页 |
3.2.3 最优组合摄动策略 | 第33-34页 |
3.3 组合摄动协同性的相关结论 | 第34-41页 |
3.3.1 多稳决策模型中参数组合摄动的协同性和拮抗性 | 第34-36页 |
3.3.2 基于分支理论的组合摄动分类 | 第36-38页 |
3.3.3 组合摄动协同性和拮抗性的鲁棒性分析 | 第38页 |
3.3.4 最优组合摄动 | 第38-40页 |
3.3.5 CREB模型中组合摄动的协同性 | 第40-41页 |
3.4 总结和讨论 | 第41-45页 |
第四章 HBV/HDV联合或超感染模型在组合药物治疗下的动力学演变 | 第45-89页 |
4.1 HBV/HDV联合或超感染的相关问题 | 第46-48页 |
4.2 模型的推导和动力学分析 | 第48-83页 |
4.2.1 HBV感染模型及其稳定性分析 | 第48-54页 |
4.2.2 HBV/HDV感染模型 | 第54-61页 |
4.2.3 HBV/HDV感染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 | 第61-67页 |
4.2.4 HBV/HDV联合感染的组合治疗 | 第67-73页 |
4.2.5 已感细胞具有增殖能力的模型 | 第73-83页 |
4.3 组合药物的协同性分析 | 第83-86页 |
4.4 总结和讨论 | 第86-89页 |
第五章 组合摄动相关问题的总结和展望 | 第89-93页 |
5.1 双参数组合摄动和其中之一的单参数摄动能够诱导动力学分支 | 第89-90页 |
5.2 组合摄动诱导的分支均不能由单参数摄动完成 | 第90-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工作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