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DC/DC并联均流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8-9页 |
1.2 软件无线电简介 | 第9页 |
1.3 无线通信在均流技术中的应用 | 第9-11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安排 | 第11-14页 |
1.4.1 双路Buck并联系统及无线通信控制 | 第11-12页 |
1.4.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QPSK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原理的研究 | 第14-32页 |
2.1 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 第14-16页 |
2.2 发送端QPSK调制系统的研究 | 第16-21页 |
2.2.1 QPSK调制的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2.2.2 基带成形滤波原理 | 第18-20页 |
2.2.3 数控振荡器原理 | 第20-21页 |
2.3 接收端QPSK解调系统的研究 | 第21-31页 |
2.3.1 QPSK解调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2.3.2 数字下变频原理 | 第22-24页 |
2.3.3 载波同步原理 | 第24-28页 |
2.3.4 位同步原理 | 第28-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系统设计的软硬件平台 | 第32-37页 |
3.1 系统设计所需的硬件平台 | 第32-34页 |
3.1.1 FPGA芯片的简介 | 第32-33页 |
3.1.2 FPGA设计流程 | 第33-34页 |
3.2 系统设计软件平台 | 第34-36页 |
3.2.1 设计工具Qutarus II软件 | 第34-35页 |
3.2.2 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简介 | 第35页 |
3.2.3 FPGA设计的辅助软件 | 第35-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QPSK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37-57页 |
4.1 无线通信系统的功能框图 | 第37-38页 |
4.1.1 发送端关键组成部分 | 第37页 |
4.1.2 接收端关键组成部分 | 第37-38页 |
4.2 组帧与解帧 | 第38-41页 |
4.2.1 数据帧格式 | 第38-39页 |
4.2.2 码速率生成模块 | 第39-41页 |
4.3 扰码模块的设计 | 第41-43页 |
4.3.1 加扰 | 第41页 |
4.3.2 解扰 | 第41-42页 |
4.3.3 扰码模块的仿真 | 第42-43页 |
4.4 QPSK调制系统 | 第43-49页 |
4.4.1 串/并模块的设计 | 第44页 |
4.4.2 载波NCO的设计 | 第44-46页 |
4.4.3 成形/匹配滤波器的设计 | 第46-49页 |
4.5 QPSK解调系统 | 第49-56页 |
4.5.1 CIC滤波器的设计 | 第49-51页 |
4.5.2 载波同步的设计 | 第51-54页 |
4.5.3 位同步的设计 | 第54-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QPSK无线通信的实现及结果分析 | 第57-74页 |
5.1 无线通信系统硬件平台的搭建 | 第57-59页 |
5.2 无线通信系统部分硬件模块的选型及设计 | 第59-63页 |
5.2.1 电源模块 | 第59页 |
5.2.2 D/A、A/D模块 | 第59-60页 |
5.2.3 本振频综模块 | 第60-61页 |
5.2.4 正交上/下变频 | 第61页 |
5.2.5 数据传输接口 | 第61-63页 |
5.3 QPSK无线通信系统的实现及分析 | 第63-71页 |
5.3.1 无线通信主程序设计思路 | 第63-64页 |
5.3.2 在线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4-71页 |
5.4 并联均流系统QPSK无线通信的实现及分析 | 第71-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附录A 图表清单 | 第77-80页 |
插图清单 | 第77-79页 |
表格清单 | 第79-80页 |
附录B 系统部分程序 | 第80-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