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中国古代判词的情理与文采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研究述评第12-14页
    1.3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第14-16页
第2章 中国古代判词的概貌、逻辑和说理模式第16-23页
    2.1 中国古代判词概貌第16-18页
    2.2 中国古代判词的逻辑第18-20页
    2.3 中国古代判词的说理模式第20-23页
        2.3.1 诉诸情感第20页
        2.3.2 诉诸典故第20-21页
        2.3.3 诉诸道德第21-22页
        2.3.4 诉诸文化第22-23页
第3章 唐代判词的情理与文采第23-52页
    3.1 唐代判词概貌第23-26页
        3.1.1 唐判的骈体化格式第23-25页
        3.1.2 唐代文学对判词的影响第25-26页
    3.2 以《龙筋凤髓判》为典型的文学性考察第26-41页
        3.2.1 谋篇布局精细完整第27-32页
        3.2.2 文辞藻饰骈丽浮华第32-38页
        3.2.3 事典巧用第38-41页
    3.3 以《甲乙判》为典型的综合性考察第41-52页
        3.3.1 《甲乙判》的语言特点第41-43页
            3.3.1.1 善用比喻第41页
            3.3.1.2 多用典故第41-42页
            3.3.1.3 文辞简练、说理充分第42-43页
        3.3.2 《甲乙判》中的情理第43-49页
            3.3.2.1 引经决狱第43-47页
            3.3.2.2 以民为本第47-49页
        3.3.3 《甲乙判》中的礼法第49-52页
            3.3.3.1 法有驰张第49-50页
            3.3.3.2 礼法迭相为用第50-52页
第4章 宋代判词的情理与文采第52-77页
    4.1 宋代判词概貌第52-56页
        4.1.1 宋代判词由骈入散的文体转型第52-54页
        4.1.2 文学思想和司法实践影响下的判词文本第54-56页
    4.2 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典型的考察第56-77页
        4.2.1 《名公书判清明集》的语体特色第56-59页
            4.2.1.1 辞尚体要第57页
            4.2.1.2 圆通博约第57-58页
            4.2.1.3 言浅情真第58-59页
        4.2.2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情理第59-77页
            4.2.2.1 对法意与人情关系的把握第59-61页
            4.2.2.2 具体案件中情理的探寻与分析第61-77页
第5章 明代判词的情理与文采第77-95页
    5.1 明代判词概貌第77-84页
        5.1.1 明代司法官群体之考察第78-82页
        5.1.2 明代代表性司法官判牍之考察第82-84页
            5.1.2.1 颜俊彦判牍考察第82-83页
            5.1.2.2 祁彪佳判牍考察第83-84页
    5.2 以《折狱新语》为典型的考察第84-95页
        5.2.1 《折狱新语》的语言风格第85-88页
            5.2.1.1 言语的情感化趋向第85-86页
            5.2.1.2 语言的形象化倾向第86-88页
        5.2.2 《折狱新语》的情理考察第88-91页
            5.2.2.1 人情与司法审判第88页
            5.2.2.2 世情与司法审判第88-90页
            5.2.2.3 常理与司法审判第90-91页
        5.2.3 《折狱新语》中的司法理念第91-95页
            5.2.3.1 恤刑慎杀第91-92页
            5.2.3.2 刑罚适当第92-93页
            5.2.3.3 教化与息讼第93-95页
第6章 清代判词的情理与文采第95-106页
    6.1 清代判词概貌第95-98页
    6.2 以《张船山判牍》为典型的考察第98-106页
        6.2.1 判牍中的文学风貌与诗人性情第99-101页
        6.2.2 判牍中的法律正义与道德教化第101-103页
        6.2.3 判牍中文学与法学的巧妙结合第103-106页
第7章 改善当今裁判文书质量的几点思考第106-115页
    7.1 当今裁判文书现状之考察第106-107页
    7.2 影晌裁判文书质量的因素第107-108页
        7.2.1 观念因素第107页
        7.2.2 制度因素第107-108页
        7.2.3 制判主体因素第108页
    7.3 裁判文书质量改善之进路第108-115页
        7.3.1 改变轻视裁判文书制作的观念第109页
        7.3.2 建立健全相应配套制度第109页
        7.3.3 让裁判文书的说理富于“情理”第109-111页
            7.3.3.1 说理要富于情理分析第109-110页
            7.3.3.2 说理要以情理感人第110-111页
        7.3.4 让裁判文书的说理富于“文采”第111-115页
            7.3.4.1 引用第112页
            7.3.4.2 比喻第112页
            7.3.4.3 对比第112页
            7.3.4.4 设问第112-113页
            7.3.4.5 反问第113页
            7.3.4.6 排比、对偶、反复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第十七届CUBA青海师范大学女篮中锋进攻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山西女子沙滩排球队体能训练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