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基于Markov模型的非均衡流量交叉口交通信号模糊控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2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1-12页
2 交叉路口信号控制的基本理论第12-18页
    2.1 交叉路口信号控制的基本概念第12-13页
        2.1.1 周期长度第12页
        2.1.2 相位绿信比第12页
        2.1.3 信号相位第12-13页
    2.2 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方法第13-14页
        2.2.1 定时控制第13页
        2.2.2 感应控制第13页
        2.2.3 智能控制第13-14页
    2.3 交叉口信号控制主要评价指标第14-15页
        2.3.1 平均延误时间第14页
        2.3.2 平均排队长度第14页
        2.3.3 停车率第14-15页
        2.3.4 通行能力第15页
    2.4 交通流的概率统计分布第15页
        2.4.1 泊松分布第15页
        2.4.2 二项分布第15页
        2.4.3 负二项分布第15页
    2.5 交通信号控制方式的分类第15-17页
        2.5.1 单交叉路口的信号控制第16页
        2.5.2 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第16-17页
        2.5.3 区域信号协调控制第17页
    2.6 小结第17-18页
3 城市单交叉路口交通信号模糊控制研究第18-33页
    3.1 模糊控制的概念及发展状况第18页
    3.2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第18-20页
        3.2.1 模糊控制系统的原理第18-19页
        3.2.2 模糊控制器的组成第19-20页
    3.3 单交叉路口交通流模型第20-23页
        3.3.1 单交叉路口的描述第20-22页
        3.3.2 单交叉路口控制性能的评价指标第22-23页
    3.4 单交叉路口信号模糊控制器设计第23-29页
        3.4.1 控制器的结构与控制算法第23-24页
        3.4.2 模糊控制器设计第24-29页
    3.5 仿真验证第29-32页
        3.5.1 仿真设计第29-30页
        3.5.2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30-32页
    3.6 小结第32-33页
4 基于Markov模型的改进模糊控制模型研究第33-53页
    4.1 控制系统的结构与控制算法第33-34页
    4.2 基于Markov模型的改进模糊控制模型设计第34-48页
        4.2.1 Markov预测模块设计第34-38页
        4.2.2 当前相位控制模块设计第38-42页
        4.2.3 下一相位控制模块设计第42-45页
        4.2.4 决策模块设计第45-48页
    4.3 仿真验证第48-52页
        4.3.1 仿真设计第48-49页
        4.3.2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49-52页
    4.4 小结第52-53页
5 实例仿真第53-59页
    5.1 微观仿真平台第53-54页
    5.2 兰州市典型平面交叉口仿真分析第54-58页
        5.2.1 南关什字交叉路口定时方案仿真第55-56页
        5.2.2 南关什字配时优化方案仿真第56-58页
    5.3 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对越隐蔽行动研究(1954-1963)
下一篇:1945-1975年美泰同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