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培对几种观赏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1.1 水培植物概况 | 第12-13页 |
1.1.1 水培及水培植物的概念 | 第12页 |
1.1.2 水培植物的优点 | 第12页 |
1.1.3 适合水培的种类 | 第12-13页 |
1.2 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13-14页 |
1.2.1 国外水培植物的发展历史 | 第13-14页 |
1.2.2 国内水培植物的发展历史 | 第14页 |
1.3 常见的水培方式 | 第14-16页 |
1.3.1 深液流技术 | 第14-15页 |
1.3.2 营养液膜技术 | 第15页 |
1.3.3 雾培技术 | 第15-16页 |
1.4 水培试验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1.4.1 根系诱导研究 | 第16-17页 |
1.4.2 水培营养液研究 | 第17-20页 |
1.4.3 水培植物形态解剖学研究 | 第20-22页 |
1.4.4 水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第22页 |
1.5 实验材料及其生物学特征 | 第22-24页 |
1.5.1 南方红豆杉 | 第22-23页 |
1.5.2 瓜栗 | 第23页 |
1.5.3 剑叶龙血树 | 第23页 |
1.5.4 鹅掌柴 | 第23页 |
1.5.5 粉掌 | 第23页 |
1.5.6 墨兰 | 第23-24页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0页 |
2.1 根系诱导试验 | 第25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2.1.2 试验设计 | 第25页 |
2.1.3 试验处理方法 | 第25页 |
2.1.4 测试项目 | 第25页 |
2.2 营养液筛选试验 | 第25-26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2.2.2 营养液配方的配置方法 | 第25-26页 |
2.2.3 试验处理方法 | 第26页 |
2.2.4 测定项目 | 第26页 |
2.3 水培和土培根系解剖结构比较 | 第26-27页 |
2.3.1 试验材料处理 | 第26页 |
2.3.2 取样与固定 | 第26-27页 |
2.3.3 实验方法 | 第27页 |
2.4 水培与土培根系生理生化指标测试 | 第27-29页 |
2.4.1 净光合速率测定 | 第28页 |
2.4.2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8页 |
2.4.3 根系活力测定 | 第28页 |
2.4.4 丙二醛含量测定 | 第28-29页 |
2.4.5 根组织酶活力测定 | 第29页 |
2.5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53页 |
3.1 激素诱导生根试验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3.2 营养液筛选试验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3.3 根系解剖结构试验结果分析 | 第32-43页 |
3.3.1 根系外观形态比较 | 第32页 |
3.3.2 根横切面的观察对比 | 第32-43页 |
3.4 水培与土培条件下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第43-53页 |
3.4.1 净光合速率测定 | 第43页 |
3.4.2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43-47页 |
3.4.3 根系活力测定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3.4.4 丙二醛含量测定 | 第48-49页 |
3.4.5 水培对根组织酶活力的影响 | 第49-53页 |
4 讨论 | 第53-56页 |
4.1 不同浓度生根粉对6种植物生根的影响 | 第53页 |
4.2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植物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53页 |
4.3 水培对植物解剖结构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 水培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54-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5.1 不同浓度生根粉对植物生根的影响 | 第56页 |
5.2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植物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56页 |
5.3 水培对植物根的形态与解剖结构的影响 | 第56页 |
5.4 水培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资助项目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