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唐(618~907年)论文

唐代益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绪言第8-14页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第8-9页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9-11页
    (三)论文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11-14页
一、唐代益州地区人口的升降与移民第14-26页
    (一)唐代益州人口概况第14-20页
        1. 已有文献资料中的益州地区户口数据考第14-16页
        2. 户口数变化原因第16-20页
    (二) 唐代益州移民情况第20-26页
        1. 移民入蜀的主要阶段第20-23页
        2. 移民于益州的原因第23-24页
        3. 移民入益州的影响第24-26页
二、水利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第26-41页
    (一) 水利设施的建设与运作第26-32页
        1. 益州地区主要水利工程及其特点第27-29页
        2. 益州地区水利工程的作用第29-30页
        3. 水利事业的经营与管理第30-32页
    (二) 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第32-41页
        1. 耕种工具的发明与改进第32-33页
        2. 生产技术的提高第33-35页
        3. 水稻品种的多样化第35-36页
        4. 商品性经济作物的种植第36-41页
三、生产技术提高促进手工业发展第41-56页
    (一) 纺织业的持续发展第41-48页
        1. 麻织业生产技术的改善第41-42页
        2. 丝织业的发达第42-46页
        3. 纺织品主要产地与流通第46-48页
    (二) 造纸与印刷业的兴盛第48-51页
        1. 独具特色的造纸业第48-50页
        2. 远近闻名的雕版印刷业第50-51页
    (三) 酿酒、制糖业的发达第51-54页
        1. 自产自销的酿酒业第51-53页
        2. 先进的制糖业第53-54页
    (四) 漆器业等其他手工业的发展第54-56页
        1. 工艺精湛的漆器业第54-55页
        2. 传统的舫船制造业第55-56页
三、益州水陆交通的发达与商业的繁荣第56-71页
    (一) 益州水陆交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第56-62页
        1. 水陆路主要的交通线路第57-59页
        2. 益州主要交通线路的贸易活动第59-62页
    (二) 益州商业的长足发展第62-71页
        1. 益州地区城镇集市的繁荣第62-66页
        2. 益州地区草市与夜市的发展第66-67页
        3. 益州消费市场的壮大第67-68页
        4. 商人活动的频繁第68-69页
        5. 以益州为中心的商品集散第69-71页
结语第71-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9-80页
后记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武则天的臣道观探析--以《臣轨》为例
下一篇: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农林生态园规划研究--以安徽郎溪龙景农林生态园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