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1 国内外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 第9-12页 |
1.1.1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 第9-10页 |
1.1.2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 第10-12页 |
1.1.3 农林循环经济 | 第12页 |
1.2 国内外农林生态园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 第12-17页 |
1.2.1 农林生态园的概念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外农林生态园的理论 | 第13-14页 |
1.2.3 国内外农林生态园的实践 | 第14-17页 |
2 引言 | 第17-19页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3.1 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2.3.2 比较分析法 | 第17页 |
2.3.3 交叉学科研究法 | 第17-18页 |
2.3.4 实例研究法 | 第18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3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农林生态园规划 | 第19-28页 |
3.1 循环经济与农林生态园的关系 | 第19页 |
3.1.1 农林生态园是循环经济系统稳定持续工作的前提保障 | 第19页 |
3.1.2 循环经济为农林生态园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 第19页 |
3.2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农林生态园的特征 | 第19-20页 |
3.2.1 农林业生产方面 | 第19页 |
3.2.2 生态环境方面 | 第19页 |
3.2.3 景观形态方面 | 第19-20页 |
3.2.4 技术体系方面 | 第20页 |
3.3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农林生态园的主要功能 | 第20-21页 |
3.3.1 生产功能 | 第20页 |
3.3.2 旅游功能 | 第20-21页 |
3.3.3 生态功能 | 第21页 |
3.3.4 社会功能 | 第21页 |
3.4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农林生态园规划的目标定位 | 第21页 |
3.5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农林生态园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21-23页 |
3.5.1 指导思想 | 第21-22页 |
3.5.2 规划原则 | 第22-23页 |
3.6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农林生态园规划中生态产业链的规划 | 第23-25页 |
3.6.1 生态产业链规划的原理 | 第23-24页 |
3.6.2 生态产业链规划的内容 | 第24-25页 |
3.7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农林生态园的分区规划 | 第25-28页 |
3.7.1 分区规划原则 | 第25-26页 |
3.7.2 分区规划内容 | 第26-28页 |
4 案例分析——安徽郎溪龙景农林生态园规划 | 第28-43页 |
4.1 项目背景 | 第28页 |
4.2 项目区基本概况 | 第28-30页 |
4.2.1 区位交通 | 第28页 |
4.2.2 自然条件 | 第28页 |
4.2.3 动植物资源 | 第28页 |
4.2.4 项目区现状 | 第28-29页 |
4.2.5 规划区范围 | 第29-30页 |
4.3 生态园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 | 第30-31页 |
4.3.1 规划期限 | 第30页 |
4.3.2 规划目标 | 第30页 |
4.3.3 规划区功能定位 | 第30-31页 |
4.4 生态园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31页 |
4.4.1 生态园规划指导思想 | 第31页 |
4.4.2 生态园规划原则 | 第31页 |
4.5 生态园产业规划 | 第31-33页 |
4.5.1 生态园产业技术体系 | 第31-32页 |
4.5.2 复合农林产业规划 | 第32-33页 |
4.5.3 产业链规划 | 第33页 |
4.6 生态园功能分区及建设项目策划 | 第33-43页 |
4.6.1 入口景观区 | 第34-35页 |
4.6.2 乡村休闲娱乐区 | 第35-38页 |
4.6.3 高效林业示范区 | 第38-40页 |
4.6.4 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区 | 第40页 |
4.6.5 生态养殖示范区 | 第40-42页 |
4.6.6 生态保育区 | 第42-43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3-44页 |
5.1 结论 | 第43页 |
5.2 讨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
个人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