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新市民基本住房需求的供给侧改革研究--以H市为表述对象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14-25页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4-16页
        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9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3. 研究现状评述第21页
    (三) 研究框架、内容与方法第21-24页
        1. 研究框架第22页
        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3. 研究方法第23-24页
    (四) 本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24-25页
        1. 本文可能的创新第24页
        2. 本文存在的不足第24-25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25-34页
    (一) 概念界定第25-27页
        1. 新市民第25页
        2. 基本住房需求第25-26页
        3. 供给侧改革第26-27页
    (二) 理论基础第27-34页
        1.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第27-30页
        2. 供给侧改革理论第30-34页
二、需求侧:H市新市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分析第34-44页
    (一) 新市民的基本情况第34-37页
        1. 样本概况第34页
        2. 受教育水平第34-35页
        3. 收入水平第35-36页
        4. 行业分布第36页
        5. 居住年限第36-37页
    (二) 新市民的居住现状第37-40页
        1. 住房类型第37页
        2. 住房条件第37-38页
        3. 住房消费支出第38-39页
        4. 住房满意度第39-40页
    (三) 新市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分析第40-43页
        1. 改善居住环境第40页
        2. 降低住房消费支出第40-41页
        3. 实现保障性住房第41-42页
        4. 获得住房补贴第42页
        5. 家庭定居第42-43页
    (四) 小结第43-44页
三、供给侧:房市供给“过剩”与新市民基本住房“不足”第44-51页
    (一) 市场供给:“过剩”与“不足”并存第44-46页
        1. 住房市场的“过剩”供给第44-45页
        2. 住房市场的供给“不足”第45-46页
    (二) 政府供给乏力第46-49页
        1. 保障性住房供给缺乏第47-48页
        2. 租赁住房供给薄弱第48-49页
    (三) 小结第49-51页
四、供给侧的原因:市场逐利性与政府“失灵”第51-59页
    (一) 逐利性:市场化供给的问题第51-52页
    (二) 政府“失灵”:价值和制度缺失第52-58页
        1. 政府扶助弱势群体的公共价值缺位第52-54页
        2. 政府的制度供给不足第54-56页
        3. 政府政策工具不完善第56-58页
    (三) 小结第58-59页
五、供给侧改革:逐步满足新市民的基本住房需求第59-68页
    (一) 创新制度:加强新市民基本住房供给保障第59-61页
        1. 破除城乡“二元主义”的户籍制度第59-60页
        2. 完善与新市民基本住房密切相关的土地制度第60-61页
        3. 将新市民逐步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第61页
    (二) 调整结构:完善新市民基本住房供给体系第61-62页
        1. 加强对住房市场供给结构的调整第61-62页
        2. 调整政府保障性住房的供给结构第62页
    (三) 降低成本:改革住房财税制度第62-64页
        1. 改革税费制度,降低房地产企业成本第62-63页
        2. 改革财政制度,降低保障性住房成本第63-64页
        3. 加大税收支持力度,降低新市民购房成本第64页
    (四) 完善工具:保障新市民基本住房目标实现第64-65页
        1. 完善经济性政策工具第64页
        2. 完善行政性政策工具第64-65页
        3. 完善信息性政策工具第65页
        4. 完善法律性政策工具第65页
    (五) 提高效率:增强住房保障供给的有效性第65-66页
    (六) 转变职能:强化政府供给价值理念第66-67页
    (七) 小结第67-68页
结语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附录第74-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反射弧分析框架的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研究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社会资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