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1-1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5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3. 文献综合评述 | 第15页 |
(四) 研究思路、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五)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1. 分析框架的创新 | 第18页 |
2. 理论指导的创新 | 第18-19页 |
二、相关概念阐释与分析框架 | 第19-25页 |
(一) 网络舆情的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1. 网络舆情的概念 | 第19-21页 |
2. 网络舆情的特点 | 第21-22页 |
(二) 反射弧 | 第22页 |
1. 反射弧的概念与结构 | 第22页 |
2. 反射弧的运作机理 | 第22页 |
(三) 基于反射弧的政府网络舆情回应内涵 | 第22-25页 |
1. 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的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 反射弧分析框架下的政府网络舆情回应 | 第23-25页 |
三、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现状:基于96个网络舆情事件的案例分析 | 第25-39页 |
(一) 样本案例的选取 | 第25-27页 |
1. 样本来源 | 第25页 |
2. 样本框的确定 | 第25-27页 |
(二) 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的细化分析 | 第27-39页 |
1. 基于感受器与传入神经的分析:网民及新闻媒体参与 | 第27-32页 |
2. 基于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的分析:政府网络舆情回应过程 | 第32-36页 |
3. 基于效应器的分析:政府网络舆情回应效果 | 第36-39页 |
四、当前我国政府网络舆情回应存在的问题 | 第39-47页 |
(一) 传入神经的症结 | 第39-40页 |
1. 无视、轻视或简单控制封堵网络舆情 | 第39-40页 |
2. 政府制度性民意收集渠道与公众民意表达渠道的不协调 | 第40页 |
(二) 神经中枢的症结 | 第40-45页 |
1. 回应迟缓、主动性不足 | 第40-41页 |
2. 回应内容过于粗放,透明度不够 | 第41页 |
3. 回应言辞欠妥 | 第41-42页 |
4. 缺乏与网民的互动沟通,忽视网民核心诉求,回应自说自话 | 第42-43页 |
5. 各回应主体之间缺乏协同,回应分散 | 第43-45页 |
(三) 传出神经的症结 | 第45-47页 |
1. 回应渠道或方式过于单一,回应传播效果差 | 第45-46页 |
2. 对待媒体的方式不正确,缺乏媒体沟通技巧 | 第46-47页 |
五、政府网络舆情回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7-53页 |
(一) 传入神经环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7-48页 |
1. 传统治理理念的影响 | 第47页 |
2. 制度性利益表达渠道的不完善 | 第47-48页 |
(二) 神经中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8-51页 |
1. 政府官员责任感不强 | 第48页 |
2. 政府部门及公务人员媒介素养缺乏 | 第48页 |
3. 网络舆情搜集、研判手段落后 | 第48-49页 |
4. 网民参与的非理性 | 第49页 |
5. 舆情回应工作机制不健全 | 第49-50页 |
6. 回应缺乏必要的压力机制 | 第50页 |
7. 政府新闻发布制度不完善 | 第50-51页 |
(三) 传出神经环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1-53页 |
1. 政府网络平台的建设及运营不完善 | 第51-52页 |
2. 缺乏对回应传播效果的重视 | 第52-53页 |
六、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的优化路径探析 | 第53-64页 |
(一) 治理理念的优化:力促理念更新,适应形势发展 | 第53-54页 |
1. 开展行政伦理教育,强化责任及服务意识 | 第53-54页 |
2. 深化回应理念,明确回应原则 | 第54页 |
(二) 传入神经的优化:民意表达与民意搜集的有效对接 | 第54-55页 |
1. 完善制度性民意表达渠道,促使民意表达与民意搜集有效对接 | 第54-55页 |
2. 规范非制度性渠道的信息表达与整合机制 | 第55页 |
(三) 神经中枢的优化:制度与操作的双重完善 | 第55-61页 |
1. 建立舆情回应的问责制度,把政府回应纳入到问责体系中来 | 第56页 |
2. 完善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机制 | 第56-57页 |
3. 建立网络舆情事件处置预案 | 第57-58页 |
4. 构建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的协同联动机制 | 第58-59页 |
5. 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 | 第59页 |
6. 再造回应流程,建立回应的反馈、学习机制 | 第59-60页 |
7. 提升官员媒介素养,规范回应内容 | 第60-61页 |
(四) 传出神经的优化:拓宽回应渠道,创新回应模式 | 第61-64页 |
1. 加强政府网络平台建设与运营,增强政府与网民互动 | 第61-62页 |
2. 加强与媒体间的合作,合理利用媒体 | 第62页 |
3. 线上线下,互动配合 | 第62-64页 |
七、结束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