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基于反射弧分析框架的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绪论第11-19页
    (一) 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2页
        1. 研究目的第12页
        2. 研究意义第12页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2-15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3. 文献综合评述第15页
    (四) 研究思路、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8页
        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3. 研究方法第17-18页
    (五)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8-19页
        1. 分析框架的创新第18页
        2. 理论指导的创新第18-19页
二、相关概念阐释与分析框架第19-25页
    (一) 网络舆情的概念界定第19-22页
        1. 网络舆情的概念第19-21页
        2. 网络舆情的特点第21-22页
    (二) 反射弧第22页
        1. 反射弧的概念与结构第22页
        2. 反射弧的运作机理第22页
    (三) 基于反射弧的政府网络舆情回应内涵第22-25页
        1. 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的概念界定第22-23页
        2. 反射弧分析框架下的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第23-25页
三、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现状:基于96个网络舆情事件的案例分析第25-39页
    (一) 样本案例的选取第25-27页
        1. 样本来源第25页
        2. 样本框的确定第25-27页
    (二) 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的细化分析第27-39页
        1. 基于感受器与传入神经的分析:网民及新闻媒体参与第27-32页
        2. 基于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的分析:政府网络舆情回应过程第32-36页
        3. 基于效应器的分析:政府网络舆情回应效果第36-39页
四、当前我国政府网络舆情回应存在的问题第39-47页
    (一) 传入神经的症结第39-40页
        1. 无视、轻视或简单控制封堵网络舆情第39-40页
        2. 政府制度性民意收集渠道与公众民意表达渠道的不协调第40页
    (二) 神经中枢的症结第40-45页
        1. 回应迟缓、主动性不足第40-41页
        2. 回应内容过于粗放,透明度不够第41页
        3. 回应言辞欠妥第41-42页
        4. 缺乏与网民的互动沟通,忽视网民核心诉求,回应自说自话第42-43页
        5. 各回应主体之间缺乏协同,回应分散第43-45页
    (三) 传出神经的症结第45-47页
        1. 回应渠道或方式过于单一,回应传播效果差第45-46页
        2. 对待媒体的方式不正确,缺乏媒体沟通技巧第46-47页
五、政府网络舆情回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7-53页
    (一) 传入神经环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7-48页
        1. 传统治理理念的影响第47页
        2. 制度性利益表达渠道的不完善第47-48页
    (二) 神经中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8-51页
        1. 政府官员责任感不强第48页
        2. 政府部门及公务人员媒介素养缺乏第48页
        3. 网络舆情搜集、研判手段落后第48-49页
        4. 网民参与的非理性第49页
        5. 舆情回应工作机制不健全第49-50页
        6. 回应缺乏必要的压力机制第50页
        7. 政府新闻发布制度不完善第50-51页
    (三) 传出神经环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51-53页
        1. 政府网络平台的建设及运营不完善第51-52页
        2. 缺乏对回应传播效果的重视第52-53页
六、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的优化路径探析第53-64页
    (一) 治理理念的优化:力促理念更新,适应形势发展第53-54页
        1. 开展行政伦理教育,强化责任及服务意识第53-54页
        2. 深化回应理念,明确回应原则第54页
    (二) 传入神经的优化:民意表达与民意搜集的有效对接第54-55页
        1. 完善制度性民意表达渠道,促使民意表达与民意搜集有效对接第54-55页
        2. 规范非制度性渠道的信息表达与整合机制第55页
    (三) 神经中枢的优化:制度与操作的双重完善第55-61页
        1. 建立舆情回应的问责制度,把政府回应纳入到问责体系中来第56页
        2. 完善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机制第56-57页
        3. 建立网络舆情事件处置预案第57-58页
        4. 构建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的协同联动机制第58-59页
        5. 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第59页
        6. 再造回应流程,建立回应的反馈、学习机制第59-60页
        7. 提升官员媒介素养,规范回应内容第60-61页
    (四) 传出神经的优化:拓宽回应渠道,创新回应模式第61-64页
        1. 加强政府网络平台建设与运营,增强政府与网民互动第61-62页
        2. 加强与媒体间的合作,合理利用媒体第62页
        3. 线上线下,互动配合第62-64页
七、结束语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流形学习算法的通信信号指纹特征提取与识别
下一篇:新市民基本住房需求的供给侧改革研究--以H市为表述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