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7-8页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和结构安排 | 第8-10页 |
第2章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理论基础 | 第10-21页 |
2.1 运动模糊图像退化一般模型 | 第10-11页 |
2.1.1 连续图像函数退化模型 | 第10-11页 |
2.1.2 离散图像函数退化模型 | 第11页 |
2.2 匀速直线运动模糊图像退化模型 | 第11-13页 |
2.3 复原图像的质量评价 | 第13-15页 |
2.3.1 主观质量评价方法 | 第13-14页 |
2.3.2 客观质量评价方法 | 第14-15页 |
2.4 改进的自适应中值滤波去噪法 | 第15-20页 |
2.4.1 噪声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2.4.2 改进的自适应中值滤波 | 第16-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改进的匀速直线运动点扩散函数PSF的估计 | 第21-35页 |
3.1 基于二次傅里叶变换和霍夫变换的模糊角度估计 | 第21-26页 |
3.1.1 Hough变换 | 第21-22页 |
3.1.2 数学形态学处理 | 第22页 |
3.1.3 基于傅立叶和霍夫变换的模糊角度估计 | 第22-23页 |
3.1.4 基于二次傅立叶变换和霍夫变换的模糊角度估计 | 第23-24页 |
3.1.5 仿真对比实验及其结果 | 第24-26页 |
3.2 改进的自适应模糊长度估计 | 第26-32页 |
3.2.1 频谱竖直投影 | 第26页 |
3.2.2 微分自相关 | 第26-27页 |
3.2.3 基于频谱竖直投影的模糊长度估计 | 第27-29页 |
3.2.4 基于灰度自相关的模糊长度估计 | 第29-30页 |
3.2.5 模糊长度估计对比实验及其结果 | 第30-31页 |
3.2.6 改进的自适应的模糊长度估计 | 第31-32页 |
3.3 点扩散函数的精确估计 | 第32-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基于改进的遗传自适应的维纳滤波图像去模糊算法研究 | 第35-47页 |
4.1 维纳滤波算法 | 第35-37页 |
4.1.1 维纳滤波原理 | 第35页 |
4.1.2 维纳滤波仿真实验分析 | 第35-37页 |
4.2 基于改进的遗传自适应的维纳滤波算法 | 第37-39页 |
4.2.1 遗传算法 | 第37-38页 |
4.2.2 基于改进的遗传自适应的维纳滤波 | 第38-39页 |
4.3 含噪声情况下改进的遗传自适应维纳滤波去模糊分析 | 第39-46页 |
4.3.1 基于同一模糊核的模拟图像去模糊分析 | 第39-42页 |
4.3.2 基于不同模糊核的模拟图像去模糊分析 | 第42-43页 |
4.3.3 基于实拍模糊图像的去模糊分析 | 第43-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基于自适应中值滤波的RL图像去模糊算法研究 | 第47-55页 |
5.1 RL算法 | 第47页 |
5.2 RL算法去模糊仿真实验分析 | 第47-50页 |
5.2.1 无噪声情况下RL算法 | 第47-48页 |
5.2.2 含噪声情况下RL算法 | 第48-49页 |
5.2.3 基于改进的自适应中值滤波的RL算法 | 第49-50页 |
5.3 本文两种改进的去模糊算法对比实验分析 | 第50-54页 |
5.3.1 无噪声下两种改进方法实拍图像去模糊 | 第50-52页 |
5.3.2 含噪声下两种改进方法实拍图像去模糊 | 第52-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基于Matlab GUI的运动图像去模糊系统设计 | 第55-59页 |
6.1 基本设计原理 | 第55页 |
6.2 主要步骤和模块设计 | 第55页 |
6.3 系统设计各模块的实现 | 第55-58页 |
6.3.1 窗口界面的实现 | 第55-56页 |
6.3.2 各模块设计 | 第56-5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7.1 论文的工作总结 | 第59页 |
7.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59-60页 |
7.3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