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4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 第10-11页 |
1.4.1 论文创新点 | 第10页 |
1.4.2 论文的难点 | 第10-11页 |
2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实践概述 | 第11-17页 |
2.1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概述 | 第11-14页 |
2.1.1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形成背景 | 第11-12页 |
2.1.2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重要内容 | 第12-14页 |
2.2 农村基层民主理论概述 | 第14-17页 |
2.2.1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内涵 | 第14-16页 |
2.2.2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意义 | 第16-17页 |
3 兴安盟科右中旗地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现状 | 第17-28页 |
3.1 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人口构成、文化概况 | 第17-18页 |
3.2 兴安盟科右中旗地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概况 | 第18-20页 |
3.2.1 科右中旗地区基层民主建设逐渐完善 | 第18-19页 |
3.2.2 科右中旗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明显提高 | 第19-20页 |
3.3 兴安盟科右中旗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0-24页 |
3.3.1 村民和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 第20-21页 |
3.3.2 村民会议如同虚设,"两委"关系不和谐 | 第21-22页 |
3.3.3 民主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22-23页 |
3.3.4 农村干部人才短缺,阻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发展 | 第23-24页 |
3.4 兴安盟科右中旗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24-28页 |
3.4.1 经济因素 | 第24-25页 |
3.4.2 社会因素 | 第25-26页 |
3.4.3 法律、制度因素 | 第26-28页 |
4 科右中旗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选择 | 第28-37页 |
4.1 推进科右中旗地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指导原则 | 第28-31页 |
4.1.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实际 | 第28-29页 |
4.1.2 以某层干部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 | 第29-30页 |
4.1.3 把握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 第30-31页 |
4.1.4 坚持先试点后运行的原则 | 第31页 |
4.2 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31-37页 |
4.2.1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村民和干部的整体素质 | 第31-32页 |
4.2.2 正确处理农村"两委"的矛盾 | 第32-33页 |
4.2.3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3-34页 |
4.2.4 强化监督机制,保证民主建设的实效性 | 第34-35页 |
4.2.5 选拔"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 第35-37页 |
5 结语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作者简介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