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价锰离子导致的DNA构象转变实验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3 论文内容与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离子与DNA相互作用的相关评述 | 第17-23页 |
1 DNA凝聚的类型 | 第17页 |
2 多价阳离子导致DNA凝聚 | 第17-19页 |
3 阳离子与聚电解质结合 | 第19页 |
4 抗衡离子间静电相互作用 | 第19-20页 |
5 溶液中DNA的曼宁凝聚 | 第20页 |
6 静电拉链模式解释DNA凝聚 | 第20-21页 |
7 不同金属离子与DNA结合模式 | 第21-22页 |
8 Mn~(2+)与DNA的螯合 | 第22页 |
9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3-33页 |
1 实验材料及样品制备 | 第23-27页 |
1.1 l-DNA介绍 | 第23页 |
1.2 l-DNA的修饰 | 第23-24页 |
1.3 磁球液的清洗 | 第24页 |
1.4 Tris缓冲液及实验药品的配置 | 第24页 |
1.5 玻璃微槽的制作 | 第24-25页 |
1.6 磁镊实验样品的制作 | 第25-26页 |
1.7 室温条件下样品的制作 | 第26页 |
1.8 加温条件下样品的制作 | 第26-27页 |
1.9 动态光散射样品的制作 | 第27页 |
1.10 荧光显微镜样品的制作及样品槽的处理 | 第2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7-32页 |
2.1 单分子磁镊方法 | 第27-29页 |
2.2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29-30页 |
2.3 动态光散射测量粒径 | 第30-31页 |
2.4 荧光显微镜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43页 |
1 DNA持久长度的测量 | 第33-34页 |
2 单分子磁镊方法研究金属离子与DNA的作用 | 第34-38页 |
2.1 室温条件下磁镊实验结果 | 第34-37页 |
2.2 加温条件下磁镊实验结果 | 第37-38页 |
3 原子力显微镜实验结果 | 第38-39页 |
3.1 室温条件下原子力显微镜实验结果 | 第38页 |
3.2 加温条件下原子力显微镜实验结果 | 第38-39页 |
4 动态光散射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5 荧光显微镜实验结果 | 第40页 |
6 结果讨论 | 第40-41页 |
7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3-45页 |
1 总结 | 第43页 |
2 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