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1 控制架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2 控制平面负载均衡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 本文的工作与安排 | 第21-24页 |
第二章 SDN控制平面负载均衡的相关基础 | 第24-35页 |
2.1 SDN基本概念 | 第24-29页 |
2.1.1 软件定义网络框架 | 第24-26页 |
2.1.2 Open Flow协议和Open Flow交换机 | 第26-27页 |
2.1.3 SDN控制器 | 第27-29页 |
2.2 负载均衡相关算法介绍 | 第29-32页 |
2.2.1 POCO算法和CCPP算法 | 第29页 |
2.2.2 DALB算法 | 第29-31页 |
2.2.3 DHA算法 | 第31-32页 |
2.2.4 DSMA算法 | 第32页 |
2.3 相关符号定义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基于三层结构模型的SDN负载均衡算法 | 第35-48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负载均衡框架MCD | 第35-37页 |
3.3 SMLB算法 | 第37-43页 |
3.3.1 负载监控模块 | 第38-40页 |
3.3.2 决策模块 | 第40-41页 |
3.3.3 动作模块 | 第41-43页 |
3.4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43-47页 |
3.4.1 仿真场景描述 | 第43-44页 |
3.4.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SDN负载均衡算法 | 第48-61页 |
4.1 问题建模 | 第48-50页 |
4.2 M-DSMA算法策略及流程 | 第50-57页 |
4.2.1 编码和初始化种群 | 第52-53页 |
4.2.2 个体评价以及遗传算子 | 第53-57页 |
4.3 实验与分析 | 第57-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1-64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61-62页 |
5.2 未来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