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OAuth2.0协议的安全授权码模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页
    1.3 本文工作第10-11页
    1.4 研究目标与方法第11页
    1.5 本文组织结构第11-13页
第二章 研究基础第13-24页
    2.1 OAuth2.0概述及授权码模型第13-18页
        2.1.1 OAuth2.0概述第13-16页
        2.1.2 OAuth2.0授权码模型架构及详细流程第16-18页
    2.2 安全协议形式化分析方法分类第18-20页
        2.2.1 基于模型检测的安全协议分析方法第18-19页
        2.2.2 基于逻辑分析的安全协议分析方法第19-20页
        2.2.3 基于证明的安全协议分析方法第20页
    2.3 AVISPA形式化模型架构理论研究第20-24页
        2.3.1 AVISPA介绍第20-22页
        2.3.2 HLPSL语言简介第22-24页
第三章 基于模型检测的安全协议形式化分析方法研究第24-27页
    3.1 惰性无限状态方法第24-25页
    3.2 惰性攻击者优化方法第25-27页
        3.2.1 约束第25页
        3.2.2 约束规约第25-27页
第四章 OAuth2.0授权码模型形式化分析与验证第27-40页
    4.1 OAuth2.0授权码模型第27-28页
    4.2 OAuth2.0授权码模型形式化需求第28-29页
    4.3 形式化建模的总体方案第29页
    4.4 用AVISPA工具验证OAuth2.0授权码模型的安全性第29-40页
        4.4.1 OAuth2.0授权码模型形式化描述第29-35页
        4.4.2 对OAuth2.0授权码模型性质分析第35页
        4.4.3 OAuth2.0授权码模型的攻击模拟第35-39页
        4.4.4 OAuth2.0授权码模型验证结果分析第39-40页
第五章 安全授权码模型的建立第40-50页
    5.1 安全授权码模型第40-42页
    5.2 用AVISPA工具验证安全授权码模型的安全性第42-50页
        5.2.1 安全授权码模型形式化描述第42-46页
        5.2.2 安全授权码模型的攻击检测第46-5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0-52页
    6.1 总结第50-51页
    6.2 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授权码形式化模型源代码第54-58页
附录安全授权码形式化模型源代码第58-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车载语音识别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交换机迁移的SDN控制平面负载均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