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机械论文--选后作业机械论文

中心传动浓密机进料井结构与流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3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浓密机简介第11-14页
        1.2.1 浓密机的发展第11-12页
        1.2.2 浓密机分类第12-13页
        1.2.3 中心传动高效浓密机工作原理第13-14页
    1.3 浓密机进料井研究现状第14-19页
        1.3.1 结构研究第14-17页
        1.3.2 流场和絮凝特性研究第17-19页
    1.4 计算流体力学及其在浓密机中的应用第19-21页
        1.4.1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第19页
        1.4.2 计算流体力学在浓密机中的应用第19-21页
    1.5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1-23页
        1.5.1 研究目的第21页
        1.5.2 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23-31页
    2.1 絮凝理论和沉降理论第23-26页
        2.1.1 高分子絮凝剂作用机理第23页
        2.1.2 絮凝动力学第23-24页
        2.1.3 沉降理论第24-26页
    2.2 计算流体力学理论模型第26-30页
        2.2.1 湍流模型第26-28页
        2.2.2 多相流模型第28-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进料井絮凝特性实验研究第31-41页
    3.1 实验目的第31页
    3.2 实验设计第31-34页
        3.2.1 实验流程与实验装置第31-34页
        3.2.2 实验物料第34页
    3.3 实验过程第34-35页
        3.3.1 流场测试第34-35页
        3.3.2 絮凝剂筛选实验第35页
        3.3.3 絮凝特性研究实验第35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5-40页
        3.4.1 流场测试结果第35-36页
        3.4.2 絮凝剂种类选择第36-37页
        3.4.3 操作模式的影响第37-38页
        3.4.4 絮凝剂注入方式的影响第38-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新型浓密机进料井结构设计与数值模型建立第41-49页
    4.1 新型浓密机进料井结构设计第41-43页
    4.2 数值模型建立第43-48页
        4.2.1 几何模型第43-44页
        4.2.2 网格划分及质量检验第44-46页
        4.2.3 物性参数第46-47页
        4.2.4 边界条件第47页
        4.2.5 数值求解方法第47-48页
        4.2.6 模拟计算收敛判据第48页
    4.3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进料井流场数值模拟研究第49-70页
    5.1 数值模型的验证第49页
    5.2 传统进料井流场分析第49-54页
        5.2.1 迹线分布第49-51页
        5.2.2 固相体积分数分布第51-52页
        5.2.3 出口平面速度分布第52-54页
    5.3 操作参数对传统单口进料有折流板进料井流场的影响第54-60页
        5.3.1 进料速度的影响第54-57页
        5.3.2 固相体积分数的影响第57-60页
    5.4 新型进料井流场分析第60-62页
        5.4.1 迹线分布第60页
        5.4.2 固相体积分数分布第60-61页
        5.4.3 出口平面速度分布第61-62页
    5.5 操作参数对新型进料井流场的影响第62-69页
        5.5.1 进料速度的影响第62-66页
        5.5.2 固相体积分数的影响第66-69页
    5.6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6.1 结论第70-71页
    6.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通州区直属小学阳光体育开展情况研究
下一篇:TB Management Ⅱ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章程》翻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