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社会工作介入“三失”青少年问题的实践研究--以桦甸市A社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页
    1.2 研究综述第8-10页
    1.3 概念界定第10页
    1.4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0-12页
        1.4.1 主要内容第10-11页
        1.4.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5 论文创新点第12-13页
第二章A社区“三失”青少年的生存现状第13-19页
    2.1 桦甸市A社区情况简介第13页
    2.2 桦甸市A社区“三失”青少年问题分析第13-19页
        2.2.1“三失”青少年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3-15页
        2.2.2“三失”青少年问题的成因分析第15-17页
        2.2.3“三失”青少年需求分析第17-19页
第三章 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19-22页
    3.1 必要性分析第19-20页
        3.1.1 国家政策的要求第19页
        3.1.2 青少年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19页
        3.1.3 转型期我国“三失”青少年问题突出第19-20页
    3.2 可行性分析第20-22页
        3.2.1 具有一定的经验借鉴第20页
        3.2.2 A社区办事处的大力支持第20-21页
        3.2.3 社会工作介入“三失”青少年问题的独特优势第21-22页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A社区“三失”青少年问题的实践分析第22-39页
    4.1 个案工作的介入实践第22-30页
        4.1.1 个案工作的理论依据第22页
        4.1.2 个案介绍第22-23页
        4.1.3 个案工作的介入过程第23-29页
        4.1.4 个案工作评估及结论第29-30页
    4.2 小组工作的介入实践第30-39页
        4.2.1 小组工作的理论依据第30-31页
        4.2.2 案例介绍第31-32页
        4.2.3 小组工作的介入过程第32-37页
        4.2.4 小组工作评估及结论第37-39页
第五章 社会工作介入“三失”青少年问题的困境与建议第39-42页
    5.1 社会工作介入“三失”青少年问题的困境第39-40页
        5.1.1 青少年成长时期的特殊性增加工作难度第39页
        5.1.2 实践中专业关系难以确立第39-40页
    5.2 社会工作介入“三失”青少年问题的建议第40-42页
        5.2.1 坚持个案与小组两种工作方法相结合第40页
        5.2.2 充分挖掘个人、家庭及学校的优势第40-42页
第六章 结语第42-44页
    6.1 研究结论第42页
    6.2 研究不足与反思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附录A 访谈提纲第48-50页
附录B 小组活动注意事项第50-51页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个案工作介入失地农民城市融入问题研究--以大庆市w社区失地老人为例
下一篇: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问题的运用研究--以贵阳市S大学的小组活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