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公司再融资模式及效应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13页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研究思路框架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融资理论及综述 | 第16-21页 |
2.1 融资理论 | 第16-17页 |
2.1.1 MM理论 | 第16页 |
2.1.2 权衡理论 | 第16-17页 |
2.1.3 有序融资理论 | 第17页 |
2.1.4 动态平衡理论 | 第17页 |
2.2 再融资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第3章 新三板公司再融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1-29页 |
3.1 新三板公司再融资模式 | 第21-25页 |
3.1.1 定向增发 | 第21-23页 |
3.1.2 股权质押融资 | 第23-24页 |
3.1.3 重组融资 | 第24页 |
3.1.4 银行信贷 | 第24-25页 |
3.2 再融资面对的问题及分析 | 第25-29页 |
3.2.1 融资成本高 | 第25-26页 |
3.2.2 再融资风险大 | 第26-27页 |
3.2.3 再融资规模偏小 | 第27页 |
3.2.4 再融资持续性差 | 第27页 |
3.2.5 再融资渠道少 | 第27-28页 |
3.2.6 融资成功率不高 | 第28页 |
3.2.7 挂牌企业的价值有待提高 | 第28-29页 |
第4章 新三板再融资效应分析及模式选择 | 第29-42页 |
4.1 新三板市场分析 | 第29-30页 |
4.1.1 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分析 | 第29页 |
4.1.2 新三板市场企业估值情况分析 | 第29-30页 |
4.2 新三板公司再融资效应定性分析 | 第30-32页 |
4.2.1 拓展融资渠道 | 第30-31页 |
4.2.2 降低直接融资成本 | 第31页 |
4.2.3 提高新三板公司的股权价值 | 第31页 |
4.2.4 规范企业内部管理 | 第31-32页 |
4.2.5 提升企业形象 | 第32页 |
4.3 新三板公司再融资效应定量分析 | 第32-39页 |
4.3.1 财务效应 | 第32-33页 |
4.3.2 定向增发融资效应 | 第33-35页 |
4.3.3 股权质押融资效应 | 第35-37页 |
4.3.4 重组融资效应 | 第37-38页 |
4.3.5 银行信贷效应 | 第38-39页 |
4.4 再融资模式选择 | 第39-42页 |
4.4.1 再融资风险性选择 | 第39-40页 |
4.4.2 再融资便利性及匹配性选择 | 第40页 |
4.4.3 再融资规模性及持续性选择 | 第40-42页 |
第5章 新三板公司再融资案例分析 | 第42-53页 |
5.1 A公司概况 | 第42页 |
5.2 A公司再融资模式选择 | 第42-43页 |
5.3 A公司再融资的财务效应分析 | 第43-50页 |
5.3.1 A企业“新三板”融资效应定性分析 | 第48-50页 |
5.3.2 A企业“新三板”融资效应分析 | 第50页 |
5.4 A公司再融资面临的风险与价值分析 | 第50-52页 |
5.5 A公司提高融资效率建议 | 第52-53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不足 | 第53-55页 |
6.1 结论 | 第53页 |
6.2 不足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