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6-2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一) 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 | 第16-17页 |
(二) 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在服务中的重要意义 | 第17页 |
(三) 个人实习的体会 | 第17-18页 |
二、研究问题 | 第18页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一) 政策层面 | 第18页 |
(二) 理论层面 | 第18-19页 |
(三) 实践层面 | 第19页 |
(四) 个人层面 | 第19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一) 社会工作者 | 第19页 |
(二) 职业道德 | 第19-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2-27页 |
一、国内外关于社会工作者的研究 | 第22-24页 |
(一) 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 第22-23页 |
(二) 关于社会工作者职业状况的研究 | 第23-24页 |
二、关于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研究 | 第24-25页 |
三、关于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研究 | 第25页 |
四、过往研究总结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 第27-33页 |
一、理论视角及分析维度 | 第27-28页 |
(一) 理论基础 | 第27页 |
(二) 分析维度 | 第27-2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一) 质性研究方法 | 第28页 |
(二) 半结构性访谈 | 第28-29页 |
三、研究过程 | 第29-31页 |
(一) 准备和探索阶段 | 第29-30页 |
(二) 访谈和观察阶段 | 第30-31页 |
(三) 资料分析阶段 | 第31页 |
四、研究的信度和伦理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现状 | 第33-42页 |
一、服务对象维度的职业道德现状 | 第33-35页 |
(一) 能够保证服务对象的自决和知情同意 | 第33-34页 |
(二) 充分尊重了服务对象隐私 | 第34页 |
(三) 专业边界相对清晰 | 第34-35页 |
二、同事和机构维度的职业道德现状 | 第35-38页 |
(一) 能够与同事相互尊重 | 第35-36页 |
(二) 能够与同事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 第36-37页 |
(三) 对机构坚持信守和增能 | 第37-38页 |
三、专业和社会维度的职业道德现状 | 第38-41页 |
(一) 能够持续学习,巩固和提高专业能力和素质 | 第38-39页 |
(二) 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 | 第39-40页 |
(三) 引导大众参与公共事务,推动社会建设 | 第40页 |
(四) 积极关注并改善弱势群体生存现状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2-55页 |
一、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 第42-46页 |
(一) 名义上的"居委会人员"身份对服务对象形成强迫性行为 | 第42页 |
(二) "需求为本"的服务原则落地困难 | 第42-43页 |
(三) 利己主义倾向滋生 | 第43页 |
(四) 服务记录缺乏完整性和及时性 | 第43-44页 |
(五) 专业评估导致项目进度推迟,且缺乏真实性 | 第44-45页 |
(六) 过度依赖政府部门,缺乏自主性 | 第45-46页 |
二、社会工作者违背职业道德的原因分析 | 第46-54页 |
(一) 社会工作者违背职业道德的外部客观原因 | 第47-51页 |
1. 政策方面不尽完善 | 第47-49页 |
2. 机构方面准入门槛低,缺乏有效制度支撑 | 第49-50页 |
3. 学校方面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 第50-51页 |
(二) 社会工作者违背职业道德的内部主观原因 | 第51-54页 |
1. 社会工作者自律状况差 | 第51页 |
2. 社会工作者自身道德素养匮乏 | 第51-53页 |
3. 社会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讨论 | 第55-61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5-57页 |
二、改善建议 | 第57-60页 |
(一) 加强社会工作者职业素质建设 | 第57-58页 |
(二) 加强行业内部组织建设 | 第58-59页 |
(三) 建立健全社会工作相关制度和法律 | 第59-60页 |
三、研究贡献与不足 | 第60-61页 |
(一) 研究贡献 | 第60页 |
(二) 研究不足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Ⅰ: 访谈大纲 | 第64-65页 |
附录Ⅱ: 受访人员编码表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