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4-25页 |
1.1 中药药效物质发现的意义 | 第14页 |
1.2 中药药效物质发现方法及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1.2.1 基于系统分离结合药效实验的中药药效物质发现方法 | 第14-15页 |
1.2.2 基于色谱分离结合在线活性试验的中药药效物质发现方法 | 第15页 |
1.2.3 基于计算机虚拟筛选的中药药效物质发现方法 | 第15-16页 |
1.2.4 基于药理模型的中药药效物质发现方法 | 第16页 |
1.2.5 基于化学生物学的中药药效物质发现方法 | 第16-20页 |
1.3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 第20-23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3-25页 |
2 基于DPPH-HPLC-ESI-Q-TOF-MS/MS的养心氏片化学成分分析及抗氧化组分的快速筛选 | 第25-55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8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25-26页 |
2.2.2 实验动物 | 第26页 |
2.2.3 样品制备 | 第26页 |
2.2.4 色谱与质谱条件 | 第26-27页 |
2.2.5 养心氏片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 第27页 |
2.2.6 DPPH-LC-MS用于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快速筛选 | 第27页 |
2.2.7 入血抗氧化成分的鉴定与活性评价 | 第27-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54页 |
2.3.1 养心氏片的化学成分分析 | 第28-50页 |
2.3.2 养心氏片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50-54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54-55页 |
3 基于血脑屏障人造膜透过试验结合DPPH探针识别的中药中脑保护物质的筛选 | 第55-66页 |
3.1 引言 | 第55-5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6-59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56页 |
3.2.2 样品制备 | 第56-57页 |
3.2.3 色谱、质谱条件 | 第57-58页 |
3.2.4 PAMPA-BBB-DPPH用于筛选活性中药提取物 | 第58页 |
3.2.5 DPPH-HPLC用于筛选可透过血脑屏障的抗氧化物质 | 第58页 |
3.2.6 体外活性试验 | 第58-5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4页 |
3.3.1 中药提取物筛选结果 | 第59-60页 |
3.3.2 DPPH-HPLC用于筛选可透过血脑屏障的抗氧化物质 | 第60-61页 |
3.3.3 知母中可透过血脑屏障的抗氧化物质的结构鉴定 | 第61-62页 |
3.3.4 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 | 第62-63页 |
3.3.5 PAMPA-BBB透过试验 | 第63-64页 |
3.4 本章总结 | 第64-66页 |
4 基于亲和超滤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的丹红注射液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 第66-88页 |
4.1 引言 | 第66-6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7-69页 |
4.2.1 材料和试剂 | 第67页 |
4.2.2 样品制备 | 第67页 |
4.2.3 仪器和条件 | 第67-68页 |
4.2.4 基于亲和超滤的DHI-HSA结合试验 | 第68页 |
4.2.5 竞争性结合试验 | 第68页 |
4.2.6 分子对接 | 第68-69页 |
4.2.7 探针替代试验 | 第6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9-86页 |
4.3.1 丹红注射液成分鉴定 | 第69-75页 |
4.3.2 超滤回收率 | 第75-76页 |
4.3.3 基于亲和超滤的DHI-HSA结合试验 | 第76-78页 |
4.3.4 亲和力排序 | 第78-80页 |
4.3.5 丹红注射液与水杨酸钠的竞争性结合试验 | 第80-82页 |
4.3.6 分子对接分析 | 第82-85页 |
4.3.7 探针替代试验 | 第85-8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5 基于固定化融合靶点亲和色谱的天然产物中PPARγ配体的快速筛选方法研究 | 第88-105页 |
5.1 引言 | 第88-9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0-95页 |
5.2.1 材料和试剂 | 第90页 |
5.2.2 样品制备 | 第90页 |
5.2.3 色谱、质谱条件 | 第90-91页 |
5.2.4 GST-hPPARγLBD融合蛋白的制备 | 第91-93页 |
5.2.5 制备96-亲和色谱柱阵列 | 第93页 |
5.2.6 融合蛋白固定条件优化 | 第93-94页 |
5.2.7 筛选方法的验证 | 第94页 |
5.2.8 筛选条件的优化 | 第94-95页 |
5.2.9 野菊花中PPARγ配体的筛选 | 第95页 |
5.2.10 谷胱甘肽琼脂糖96孔滤板的回收再利用 | 第9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5-104页 |
5.3.1 GST-hPPARγLBD融合蛋白的制备 | 第95-97页 |
5.3.2 GST-hPPARγLBD固定条件优化 | 第97-98页 |
5.3.3 筛选方法验证 | 第98-99页 |
5.3.4 筛选条件优化 | 第99-101页 |
5.3.5 野菊花提取物中PPARγ配体筛选结果 | 第101-103页 |
5.3.6 谷胱甘肽琼脂糖96孔滤板的再利用 | 第103-10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6页 |
作者简历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