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0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 选题特色与研究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1.4.1 选题特色 | 第11页 |
1.4.2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法庭人员分类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13-19页 |
2.1 公共部门职位与人员分类管理 | 第13-16页 |
2.1.1 职位与人员分类的内涵 | 第13页 |
2.1.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分类管理概述 | 第13-14页 |
2.1.3 不同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的对比与区别 | 第14-15页 |
2.1.4 我国职位分类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2.2 法院人员分类管理的概念 | 第16页 |
2.3 法庭人员分类管理的概念 | 第16-17页 |
2.4 广东省现有法庭(法院)人员分类管理的几种模式 | 第17-19页 |
2.4.1 以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代表的“独立审判” | 第17页 |
2.4.2 以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为代表的“审判长负责制” | 第17页 |
2.4.3 以广东省阳西县人民法院为代表的“综合审判机制”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基层法庭人员分类管理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19-25页 |
3.1 当前法庭人员分类管理的问题 | 第19-21页 |
3.1.1 法院法庭概况 | 第19页 |
3.1.2 某法庭人员构成现状 | 第19页 |
3.1.3 某法庭当前人员管理的主要问题 | 第19-21页 |
3.2 当前法庭人员管理问题的成因 | 第21-23页 |
3.2.1 法庭人员分类管理问题的现实困境 | 第21-22页 |
3.2.2 某法庭人员分类管理问题的具体成因 | 第22-23页 |
3.3 当前法庭人员分类管理存在的弊端造成的影响 | 第23-25页 |
3.3.1 书记员人数锐减,与法官人数配置比例不合理 | 第23页 |
3.3.2 司法警力严重不足,影响和制约了司法保障能力 | 第23页 |
3.3.3 法官工作强度过大,无法同步更新司法知识,影响审判质量 | 第23页 |
3.3.4 行政人员人数过少,难以服务好审判工作大局 | 第23-24页 |
3.3.5 男女比例失衡,影响审判执行工作的开展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完善基层法庭人员分类管理的建议 | 第25-41页 |
4.1 建立单独序列分类管理 | 第25-30页 |
4.1.1 单独序列分类管理的概念 | 第25页 |
4.1.2 法庭进行单独序列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 第25-29页 |
4.1.3 法庭进行单独序列管理存在的障碍 | 第29-30页 |
4.2 优化职权配置,让法官专心审判 | 第30-31页 |
4.2.1 制定相关规定,实现以制度管人 | 第30-31页 |
4.2.2 通过各种途径招录,充实审判辅助人员 | 第31页 |
4.2.3 落实法官助理制度,大量减轻法官工作中非审判的部分 | 第31页 |
4.3 创建“以审判为中心”的运行模式 | 第31-33页 |
4.3.1 创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提升队伍司法能力 | 第31-32页 |
4.3.2 建立院校双向交流机制,优化资源培养法律人才 | 第32-33页 |
4.3.3 精心打造理论学习与业务研讨平台,提升审判素能 | 第33页 |
4.4 创新“1+1+N”团队组建模式 | 第33-34页 |
4.4.1 积极探索、切实落实法官助理制度 | 第33页 |
4.4.2 重新明确书记员的工作职责,提高书记员工作效率 | 第33-34页 |
4.4.3 重设执行机构,开创审执彻底分开的新局面 | 第34页 |
4.5 探索适合法庭的“1+1+N”团队组建模式 | 第34-36页 |
4.5.1“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审判团队 | 第35页 |
4.5.2“执行法官+法官助理+执行员/法警”执行团队 | 第35-36页 |
4.5.3 组建立案小分队 | 第36页 |
4.6“1+1+N”团队模式下的人员分类管理 | 第36-41页 |
4.6.1 打造精品审判、细化执行的法官序列 | 第36-38页 |
4.6.2 打造专业化、个性化的司法辅助人员序列 | 第38-40页 |
4.6.3 打造全能型的司法行政人员序列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