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羧酸及其衍生物论文--羟基羧酸及其衍生物论文

重组大肠杆菌利用葡萄糖生产3-羟基丙酸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前言第10-24页
    1.1 3-HP的研究现状第10-18页
        1.1.1 3-HP的理化性质及用途第10页
        1.1.2 3-HP的生产方法第10-17页
        1.1.3 不同宿主生产3-HP的案例第17-18页
    1.2 重组质粒的新型构建方法第18-21页
        1.2.1 重叠延伸PCR第18页
        1.2.2 重组质粒的构建方法第18-21页
    1.3 无细胞合成第21-22页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第22-23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第2章 酶的克隆与表达第24-36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实验材料第24-27页
        2.2.1 菌种及质粒第24-25页
        2.2.2 试剂与仪器第25页
        2.2.3 培养基第25-26页
        2.2.4 主要溶液第26-27页
    2.3 实验方法第27-29页
        2.3.1 菌种的培养第27页
        2.3.2 基因操作第27-29页
        2.3.3 蛋白表达第29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9-35页
        2.4.1 目的基因的克隆第29-33页
        2.4.2 目的蛋白的表达第33-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利用酿酒酵母体内同源重组体系构建重组大肠杆菌第36-48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实验材料第36-37页
        3.2.1 菌种及质粒第36页
        3.2.2 试剂与仪器第36页
        3.2.3 培养基第36-37页
        3.2.4 主要溶液第37页
    3.3 实验方法第37-42页
        3.3.1 菌种的培养第37-38页
        3.3.2 基因操作第38-40页
        3.3.3 重组大肠杆菌的摇瓶实验第40页
        3.3.4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40-42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2-46页
        3.4.1 目的片段的拼接第42-43页
        3.4.2 重组质粒的验证第43-45页
        3.4.3 摇瓶数据分析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利用重组酶体外同源重组体系构建重组菌第48-60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实验材料第48-49页
        4.2.1 菌种及质粒第48页
        4.2.2 试剂与仪器第48-49页
        4.2.3 培养基第49页
    4.3 实验方法第49-52页
        4.3.1 菌种的培养第49页
        4.3.2 基因操作第49-50页
        4.3.3 重组菌的摇瓶实验第50页
        4.3.4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50-51页
        4.3.5 分析方法第51-52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2-59页
        4.4.1 目的片段的拼接第52-53页
        4.4.2 重组质粒的验证第53-55页
        4.4.3 摇瓶数据分析第55-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无细胞合成体系第60-71页
    5.1 引言第60页
    5.2 实验材料第60-61页
        5.2.1 菌株第60页
        5.2.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60页
        5.2.3 主要溶液第60-61页
    5.3 实验方法第61-64页
        5.3.1 菌株的培养第61-62页
        5.3.2 蛋白纯化第62页
        5.3.3 蛋白浓度的测定第62页
        5.3.4 纯化后蛋白的处理第62-63页
        5.3.5 无细胞合成反应第63-64页
        5.3.6 分析方法第64页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4-70页
        5.4.1 蛋白纯化第64-68页
        5.4.2 无细胞合成反应第68-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6.1 结论第71页
    6.2 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鼓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其与跑道池耦合系统的设计及优化
下一篇:热响应型两水相体系的构建改良及聚赖氨酸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