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藻类论文

新型鼓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其与跑道池耦合系统的设计及优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表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光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 鼓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计算流体力学在光生物反应器研究中的应用第16-18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贴壁培养系统及两类光生物反应器的优化和性能评价第19-35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19-23页
        2.1.1 贴壁培养系统和两种类型光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第19-21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21页
        2.1.3 藻种和培养基第21-22页
        2.1.4 热模实验评价参数和测定方法第22-23页
    2.2 贴壁培养系统和两种类型光生物反应器的性能优化及性能评价第23-33页
        2.2.1 贴壁培养系统的工艺优化及性能评价第23-28页
        2.2.2 100L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内部结构优化和性能评价第28-31页
        2.2.3 70L鼓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的性能评价第31-32页
        2.2.4 贴壁培养系统和两种类型光生物反应器的性能比较第32-33页
    2.3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列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及其性能评价第35-48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35-40页
        3.1.1 新型列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第35-36页
        3.1.2 新型列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的操作第36-37页
        3.1.3 新型列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的CFD计算模型的建立第37-39页
        3.1.4 小球藻培养实验主要仪器设备第39页
        3.1.5 藻种和培养基第39-40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0-47页
        3.2.1 不同通气方式下的模拟结果及分析第40-43页
        3.2.2 不同通气量下的模拟结果及分析第43-45页
        3.2.3 微藻培养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5-47页
    3.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列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与跑道池耦合系统的设计与初步优化第48-58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48-53页
        4.1.1 列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与跑道池耦合系统的结构第48-51页
        4.1.2 列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与跑道池耦合系统的操作第51-52页
        4.1.3 小球藻培养实验主要仪器设备第52页
        4.1.4 藻种和培养基第52-53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53-57页
    4.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5.1 结论第58页
    5.2 展望与建议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顶头孢霉菌转化平台的优化及其Ku70同源基因敲除质粒的构建
下一篇:重组大肠杆菌利用葡萄糖生产3-羟基丙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