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应急管理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4-16页 |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关基本概念及政府应急管理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及分类 | 第18-19页 |
2.2 应急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 第19-20页 |
2.3 危化品事故的概念及特征 | 第20-21页 |
2.4 政府应急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4.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2.4.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4-35页 |
3.1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概述 | 第24页 |
3.2“8·12”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 第24-27页 |
3.2.1 事故基本情况 | 第25页 |
3.2.2 事故主要原因 | 第25页 |
3.2.3 政府应急处置情况 | 第25-26页 |
3.2.4 调查问责 | 第26-27页 |
3.3 对天津港爆炸事故处置的基本评价 | 第27-29页 |
3.3.1 政府应急管理的优势 | 第27-28页 |
3.3.2 政府应急管理的不足 | 第28-29页 |
3.4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问题及原因 | 第29-35页 |
3.4.1 应急预案多部门色彩、少整体协调,缺少细化操作规范 | 第29-30页 |
3.4.2 应急管理条块分割、权责不清,体制创新不足 | 第30页 |
3.4.3 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分散,应急保障队伍专业化有待提升 | 第30-31页 |
3.4.4 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不完善,救济补偿机制亟待建立 | 第31-32页 |
3.4.5 应急信息发布滞后,权威发声不足 | 第32-33页 |
3.4.6 突发事件风险评估机制缺位,危机防范意识淡漠 | 第33页 |
3.4.7 危化品产业链监管缺位,生产、运输、存储环节事故多发 | 第33-35页 |
第4章 提升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35-54页 |
4.1 发达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经验借鉴 | 第35-44页 |
4.1.1 美国 | 第35-38页 |
4.1.2 日本 | 第38-41页 |
4.1.3 德国 | 第41-43页 |
4.1.4 经验借鉴与评价 | 第43-44页 |
4.2 政府应急管理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第44-48页 |
4.3 提高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 第48-54页 |
4.3.1 建立综合协调、操作性强的专业预案体系 | 第48页 |
4.3.2 探索建立“大应急”的应急管理体制,规范区域、军地联动机制 | 第48-49页 |
4.3.3 鼓励应急产业化发展,多渠道完善应急物资及资金保障 | 第49-50页 |
4.3.4 完善保险、救济补偿等应急法律制度,严格依法行政 | 第50-51页 |
4.3.5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 | 第51-52页 |
4.3.6 重视危机预防预警与危机管理意识的培养 | 第52页 |
4.3.7 加强危化品产业链各环节监管,降低安全隐患 | 第52-5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附录A 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调查问卷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